人民網>>時政

中國西藏發展論壇召開:歷史的腳步 必然的選擇

2014年08月11日09:51    來源:西藏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西藏發展論壇召開:歷史的腳步 必然的選擇

  歷史的腳步 必然的選擇

  ——寫在第四屆中國西藏發展論壇召開之際

  “解放以前,我們一家6口人生活在一間沒有窗戶的土坯屋裡,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說起舊社會的苦,措美縣哲古鎮哲古居委會74歲的老人多吉至今還歷歷在目。當然,多吉老人也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刻:“19歲那年,毛主席派來的解放軍推翻了‘三大領主’,把生產資料分給了我們農奴,農區分耕地、牧區分牛羊,我們獲得了人身自由,從此過上了好日子。”

  苦難的記憶刻骨銘心,幸福的生活甘甜沁心。在中國的版圖裡,再沒有哪一片土地經歷過這樣的歷史變遷,也沒有哪一片土地得到過如此多的厚愛,更沒有哪一片土地承載了那麼多紛繁復雜的關注與評說。

  時光荏苒,當年背負封建農奴制枷鎖的西藏,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一躍跨入現代文明社會,創造了一個地區現代化發展的典范。這是西藏人民不斷獲得自由和解放的過程,是從以神為本到以人為本的轉變,是人民擺脫宗教神權奴役、追求做人尊嚴和價值的勝利。

  西藏發展進步也是人類正義的勝利。

  生存權和發展權是基本的人權。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把幫助西藏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變貧窮落后面貌放在首位,制定了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推動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西藏地區生產總值由1951年的1.29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802億元,年均增長8.5%,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3萬元。1994年以來,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連續20年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年均增速12.7%。

  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2013年,全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520元,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92元。2006年以來實施的以安居工程為突破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惠及廣大農牧民。2013年底,全區46.03萬戶、230萬農牧民住上了安全適用的房屋,農牧民生活條件得到歷史性改善,生活方式實現重大轉變,農牧區面貌煥然一新。水、電、路、訊、氣、廣播電視、郵政等農村綜合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鄉鎮通郵率、鄉鎮通公路率和行政村通公路率分別達到90%、99.7%、94.2%。累計解決193萬農牧民的安全飲水問題,15萬戶農牧民用上了清潔的沼氣能源,農牧區碘鹽覆蓋率達到95%以上。

  舊西藏隻有農牧業和手工業,且處於十分落后的自然經濟狀態。經過西藏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已經建立起具有西藏特點的現代經濟體系。西藏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重視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嚴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行業發展,把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統一起來,切實保護西藏各族人民的長遠利益。

  農牧業是西藏的傳統產業,也是基礎產業。多年來,西藏農牧區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通過下放生產經營自主權、免征農業稅、增加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以及加快推進綜合生產能力等措施,使農牧業實現了全面持續發展。近年來,糧食總產量保持在90萬噸以上。

  通過60多年的發展,西藏的現代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如今,已建立起一個包括能源、輕工、紡織、機械、採礦、建材、化工、食品加工、民族手工業、藏醫藥等20多個門類的現代工業體系。第三產業發展迅速。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129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65億元。

  城鎮化使西藏各族人民更多分享現代文明發展帶來的成果。和平解放前,西藏隻有少量人口居住點,城鎮隻有拉薩、昌都、日喀則等少數地方,拉薩城區不足3平方公裡。近年來,西藏堅持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快構建以拉薩市為中心,以地區所在地為支點,以縣城、邊境城鎮、特色文化旅游城鎮為網絡的城鎮體系,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西藏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積極推動全區商業、對外貿易和旅游產業加快發展,不僅增強了與內地的交流,同時也加強了與世界的聯系和合作。1993年,西藏與全國一道開始建立“框架一致、體制銜接”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物資、糧食、日用消費品等領域價格流通改革並全面進入市場。目前,西藏已經深深融入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商品源源不斷地進入西藏,豐富著城鄉市場和百姓生活。西藏的名、優、特產品及民族手工業產品,大量進入全國市場。

  中央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西藏的發展,十分關心西藏各族人民的福祉,舉全國之力支援西藏,以優惠的政策和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推動西藏的發展進步。1952年至2012年,中央財政對西藏安排各項補助達4543.4億元,佔西藏地方財政成立以來累計支出的96%。2011年至2015年,中央政府圍繞改善民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共規劃建設226個重大項目,5年計劃完成投資1931億元,其中中央政府投資佔71.5%。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中央政府按照省市財政收入的千分之一核定了17個援藏省市的援助資金量,並建立了穩定增長機制。

  經過民主改革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西藏徹底擺脫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建立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西藏各族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隨著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和完善,西藏的民主制度不斷健全,民主形式日益豐富,有序政治參與渠道不斷擴大。

  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國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在新西藏,新型民族關系不斷得到確立和鞏固。西藏自治區自1965年成立以來,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先后制定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對多項全國性法律制定了適合西藏特點的實施辦法。例如,西藏自治區分別於1981年和2004年制定變通條例,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的男女法定婚齡分別降低兩歲,並規定對執行變通條例之前已經形成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婚姻關系,凡不主動提出解除婚姻關系者,准予維持。在全區干部隊伍中,藏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佔70.53%,其中縣鄉兩級領導班子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佔73.03%。

  西藏自治區以藏族為主體,有藏族、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納西族以及夏爾巴人、?人等40多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西藏各民族共同開發了西藏高原,共同締造了西藏歷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平解放60多年來,國家的民族政策在西藏全面貫徹落實,既消除了導致民族不平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因素,也消除了西藏地方的階級差別和人身依附關系,各民族間建立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消除了曾經封閉的地理環境,西藏的社會發展不再處於凝滯狀態,西藏各族人民有權享受現代文明發展成果,有權過更好的生活,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今,帶著那千百年積澱的文化色彩,西藏正朝著2020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前進,正邁著自己的步伐躋身世界發展潮流之中。(記者 常川)

分享到:
(責編:李宇浩、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