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眼睛看不清東西,徐定華在家中行走時,需要一點點扶牆移動。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滇西緬北戰役我軍一方陣地。資料照片
【老兵檔案】
徐定華
90歲,1940年橫跨半個中國來到重慶抗戰大后方,1943年報名加入中國遠征軍成為一名翻譯,參加了滇西緬北戰役。
見到90歲的徐定華,他正端坐在家裡的沙發。
徐老眼睛明亮,但卻看不見東西。他的妻子華人珠說,老人左右眼視力在二三十年前開始退化,如今隻能看到光點。腿腳也變得不靈便,走路需要人攙扶。
盡管這樣,徐老依舊笑呵呵地感謝我們來看望。
徐老總想給來訪者細細講述自己在當年抗日時期所經歷的血雨腥風,但因年歲已高,講到激動處,他往往很難完整表述清楚。當妻子華人珠勸他時,他總倔強地說:“我干嗎記不住。”
橫跨半個中國到大后方
1924年,徐老出生在天津。
他對於戰爭的記憶,起於他7歲那年的“九一八”事變。那一年,他們全家跑到北平的外公家裡躲了兩個月,后在天津英租界生活了四年。
“那會兒上學,還是在中國人的學校,但每天要經過日佔區。”徐老說,上學路上,走在日本人的槍口下,讓他開始有了莫名的屈辱。
1940年,徐定華高中畢業。同學們各謀出路,他拒絕到北平的敵偽學校就讀,決定和一名同學奔赴大后方。
當年夏天,徐定華乘船從天津出發,經上海來到廣東,在湛江上岸。后又經柳州、貴陽,最后抵達重慶。
“一路上見船坐船,見車搭車。”徐老說,那時,正值夏天,身體也不太好,但去大后方的信念,還是讓他堅持了下來。雖然一路很是辛苦,但慶幸沒有碰到日本兵。
到了重慶,徐定華入讀中央大學,和其他學生一樣,一邊學習,一邊開始軍事訓練。
3年后,徐定華等來了奔赴前線的機會。
報名入伍參加鬆山戰役
1943年,隨著盟軍援華進一步加強,懂英文的人變得奇缺。
“開始政府也沒打算讓學生去,但是在外面雇不到會英文的人,於是政府就發通告了。”徐老說,當時學校開大會,讓懂英文的自願報名。
“說是去打日本,我在下面喊‘我去’,就報名了。”說到這裡,徐老笑了,他說這就是年輕人的可愛之處,國破家亡的時刻,青年人慷慨赴難,投筆從戎。如今,老人依然記得當時學生唱著不知作者的抗戰小調,說著說著,老人還自己打起了節拍,哼唱了起來。
徐老說,他的英文那會兒其實不著調,但教官要求會張口就行。
第一階段報名的人就百人左右。徐定華他們很快飛抵了昆明,開始了上前線前的最后訓練。
1944年3月,徐定華在昆明受訓后,正式擔任譯員。1944年4月,徐定華在下關受訓,被分配到獨立36師20集團軍工兵營,當年7月,又被分配到71軍的一個炮營,隨軍參加了鬆山戰役(滇西緬北戰役的一部分)。
跳下土崖躲開日機掃射
由於是翻譯官,徐定華並未在一線作戰。但僅有的幾次經歷,讓徐老印象深刻。
徐老說,有一次,71軍在鬆山和日軍對峙。日軍防御工事堅固,我軍缺乏攻堅經驗,造成巨大犧牲。正值8月夏天,戰場上尸首無法及時掩埋,尸臭熏天……
徐老一邊說著,一邊嘆氣、搖頭。
戰役期間,一次,徐定華所在的駐地遭遇日軍突然的空襲。
“什麼也顧不上,就往低的地方跳。”徐老回憶說,他和71軍鄰近部門工作人員跑出了駐地,十余個人跳到了土崖下,下意識把頭往縫隙裡塞,身體卻完全裸露在外面。日軍來回幾次掃射后,離開了。
“當時聽見子彈打在地裡發出的那種聲音,確實嚇人。”徐老回憶,在這次突襲中,一名翻譯員被打傷,駐地房頂上全是彈孔。
1944年底,徐定華臨時被調去獨立36師幫忙,因為該師犧牲很多人,所以和同樣傷亡慘重的71軍重整組合。
“我去那兒給對空聯絡做翻譯,那兒的工作叫我很興奮,就是炸日軍。”徐老回憶,他所在的地方離日軍陣地很近。當時前線放著用白布做成三角形狀的信號板,指向日本陣地,指示飛行員就朝那兒炸。
徐定華負責在聯絡組觀察哨接前線的電話,任務是告訴前線白布怎麼擺,擺在哪兒。前線中國軍隊一來電話,他就譯給旁邊的美國少尉,告訴該炸哪裡。
“那種轟炸叫做‘對空轟炸’,英文叫‘diving’,很過癮。”徐老邊說,邊用手比劃著炸彈下落的軌跡,“看得很清楚,炸彈在日軍陣地裡爆炸”。
自費著書“前事不忘”
談及這些經歷,徐老很是激動。但很多他想表述的,卻講不出來,便有些著急。妻子華人珠在一旁勸著。
華人珠,也是家世顯赫,爺爺是清朝舉人,父親是大學教授,大哥華人杰曾是一名飛行員,前后96次駕機穿越被稱為抗戰生命線的“駝峰航線”。新中國成立后,華人杰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1990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獎章。
“他(華人杰)很了不起,功勞比我大得多。”徐老說,正是在抗戰期間,他結識了華人杰,並認識了華人珠。
上個世紀50年代,徐定華和華人珠結婚。
抗戰結束后,徐定華回到重慶念書,后跟隨學校遷至南京,又因病休學回天津。不久,徐定華考入清華大學,但因病未能畢業。
華人珠說,老徐念過大學無數,卻沒有獲得一張文憑。
新中國成立后,徐定華在天津大學教書,平淡地度過了自己下半生。為了紀念前半生的那段經歷,他自費出版了《二十世紀一甲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一書。
“我作為那個歷史時期的見証者,要教育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孩子們可千萬不能糊涂呀。”徐老說,如果重新選擇,“還打日本。”
【老照片】
滇西緬北戰役
為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雲南省與緬甸北部交界地區,起始時間為1943年12月初。其戰役目的為打通中印公路。
盟軍由中美英三國軍隊聯合組成,其中中國參戰部隊包括中國遠征軍等部隊。日軍主力為日軍緬甸方面軍,兵力集結達15萬余人。
滇西緬北戰役歷時一年半,盟軍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余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並收復滇西怒江西岸全部失地。
本版稿件採寫 新京報記者林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