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8城攜手一體發展 成都城市群打造一小時經濟交通圈

2014年01月23日11:31    來源:四川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8城攜手一體發展 成都城市群打造一小時經濟交通圈

時隔一年,8市決策者再次聚在一起,聚焦科學發展加快發展

  去年1月,成都經濟區召開合作專題工作會議,並簽署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框架協議﹔8月,成都德陽召開同城化合作工作會議,簽署成都德陽同城化發展框架協議並審議通過8個合作事項……合作,在成都經濟區全面鋪開。

  時隔一年,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8個城市的決策者再次聚在一起。在1月22日召開的成都經濟區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工作座談會上,他們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調聯動、公共服務網絡統籌等話題,聚焦“去年干了啥,今年怎麼干”。

  構建1小時經濟交通圈

  成綿樂城際鐵路軌道施工已進入綿陽境內,成蘭鐵路綿陽段已開工﹔建設天府新區“一環九射”路網,有“六射”在眉山,且已開工建設﹔資陽連接成都,龍泉山已建成和在建的隧道通道達33個。8個城市的決策者,不約而同把交通放在重要位置。“去年全省交通1267億元的‘總盤子’中,成都經濟區佔一半,路網密度進一步加強,各種干線公路、高速公路大幅增加,是全省交通發展最快的區域。”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彭琳說。

  今年,構建“1小時經濟交通圈”成為多名與會者的關鍵詞。“進一步加快交通共建,確保成綿樂城際鐵路等建成通車,編制經濟區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打造成都1小時經濟交通圈。”談到今年的打算,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指出,這裡的軌道交通是指輕軌。“成綿樂城際鐵路開通后,我們到成都隻需18分鐘。”眉山市委書記李靜表示,天府新區的軌道交通“一橫三縱”,其中3條直接規劃到眉山,實現與成都的無縫對接。

  不僅對接成都,各市之間也積極打通通道。“我們也在跟綿陽對接,在基礎設施方面,綿陽的積極性很高。”德陽市委書記李向志說。他的話在綿陽市委書記羅強那裡得到印証,“我們與德陽市合作,下一步實施包括3條快速通道在內的一批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促進區域間交通一體化。”

  推動新一輪產業協作整合

  產業是建設增長極的火車頭,形成雄厚的現代產業體系,對打造大都市的經濟圈至關重要。會上,就積極推動新一輪產業協作整合,大家達成共識。

  成都要與德陽、綿陽共同做大做強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以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現代制造業,努力實現集群式發展﹔與眉山積極推動石化下游產業等為主的產業合作﹔與樂山深化光伏光電產業合作及旅游產業合作﹔與遂寧推進以微電子產業為主的工業協作﹔與雅安加快建設以食品飲料為代表的優勢農副產品加工流通體系。“成都要擔負起首位城市之責,有序組織和協助企業發揮效應,以滾動發展方式協助兄弟城市實現園區規模聚集。”成都市決策者首先表態。

  成都與7個城市之間以及7個城市相互之間的產業合作正在加強。

  成德工業園已正式簽訂協議,籌建有關機構,並正在落實產業項目和企業。去年,長虹、九洲在成都投資成立多家子公司,綿陽最大的民營企業參與成都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能源車等產品已面世。樂山商業銀行在眉山、資陽相繼開設分支銀行。為更好承接成都本地的產業轉移,遂寧重點培育電子信息等四大主導產業,17家電子企業的產品為成都的富士康、緯創等企業進行配套。

  成眉、成資、成德、成雅四個區域合作園區被提到重要位置。去年,成資、成眉等合作工業園引進項目19個。“要完善共建園區利益分配、組織機構和政策扶持等機制,搞好關鍵領域的試驗,促進園區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成都市決策者說。聯手重拳治“污” “去年我們跟北京大學合作開展成都及周邊城市群的灰霾研究,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成都及周邊城市之間的大氣污染的輸出和輸入關系非常復雜,而且輸出輸入強度非常高。”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岳東說,成都經濟區的大氣污染治理迫切需要聯防聯控聯治。

  去年,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資陽5市簽署秸稈綜合利用區域合作和禁燒聯防聯控工作協定,實現天空不見煙霧、田間不見黑斑。今年,省環保廳將對成都經濟區8個城市的環境容量做深入研究,為8個城市的產業布局和城鎮化提供環境方面的依據。李岳東建議,把8個城市的環境保護合作關系上升到市政府的層次,以加大治“污”力度。

  在水資源保護方面,根據成都和德陽去年簽訂的同城化發展框架協議,雙方將探索建立兩市流域水源水質預警協調機制,聯合推進水源水質保護。成都市重點加強對德陽市城市水源上游人民渠成都段水污染防治,德陽市重點加大對成都市青白江區和金堂縣飲用水源保護的支持力度。

  葛紅林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強化生態共保,加大經濟區污染防治力度,加強水源地環境風險監管,健全聯合執法制度,聯合開展跨界的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加強區域環保信息共享與通報合作,開展跨區域的環境監管。

  聲音

  建議實施“六個一”工程

  ◎實施一體化的城際路網工程

  總體想法是構建經濟區1小時城市生活圈,具體要加快推進以成都為中心的高速鐵路網建設,啟動經濟區內高速公路網、國省干道網和城市道路網的一體化規劃整合工作,貫通經濟區內跨區域、通市域、城際公交化的快速通道,實現經濟區內城市一體化交通。

  ◎啟動電信一個區號工程

  在成都資陽眉山統一區號的基礎上,按照由近及遠、成熟即擴原則,逐步實現經濟圈整體並號。

  ◎推進智能“一卡通”工程

  拓展公共服務一體化,大力推動城市間公共交通、民生服務等多個領域的智能“一卡通”。

  ◎創建一個電視頻道工程

  合作打造覆蓋8市的“成都經濟區都市頻道”,在經濟區滾動播出,形成經濟區文化認同、經濟協作的對外形象。

  ◎開辟一個出海通道工程

  深化與重慶、瀘州、宜賓等港口城市的互動發展,順暢長江黃金水道,建立聯通華東,東向泛太平洋的出海通道。

  ◎先行先試一個邊界試驗區工程

  探索將成都北部的新都、青白江和德陽的廣漢作為邊界試驗區,共同在公共管理、社會保障、生態補償、流域治理等領域加快創新試驗,通過共建試驗區取得同城共管經驗予以推廣。(記者 張彧希 張明海)

  8城攜手一體發展 成都城市群布局一核三軸一環

  《成渝經濟區成都城市群發展規劃》報送國家發改委並征求部委意見

  將龍門山-邛崍山向平原過渡地帶的8個城市統一規劃,建設一個總面積達7.8萬平方公裡的成都城市群。這樣的規劃是否可行?

  成都經濟區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工作座談會昨日舉行,座談會透露,目前《成渝經濟區成都城市群發展規劃》已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並征求部委意見。省發改委主任唐利民通報了成都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以及關於完善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協調機制的建議。通報立即引發成都、綿陽、德陽、遂寧、眉山、雅安、資陽和樂山等8市主要負責人的熱議,並透露了相關工作進展及下一步打算。

  設想成都城市群跨8城

  成都城市群包括成都市、綿陽市、德陽市、遂寧市、眉山市、雅安市、資陽市和樂山市中區、沙灣區、五通橋區、金口河區、夾江縣、峨眉山市,面積約7.8萬平方公裡。

  城市群正處在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時期,2012年常住人口357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2.4%,建成區面積超過2200平方公裡。

  城市群經濟實力較強:成都城市群經濟增速連續多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2年GDP達到14376億元。成都GDP達到8139億元,在全國副省級城市排名前三位,綿陽、德陽、樂山經濟總量已超千億,正在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挑戰城鎮體系結構不合理 缺乏一體化協調機制

  目前,成都城市群城鎮體系結構不合理,除成都市外,還沒有超過100萬人的特大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比較弱,沒有形成以成都為核心、多點支撐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城市群各主要城市之間沒有建立起合理的分工與協作關系,產業結構同構化問題依然存在,無法形成城市群整體競爭優勢。缺乏一體化的城市群內部協調機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尚未有效的配套與銜接,促進要素流動的制度環境及統一市場有待進一步完善。城鎮化水平較低,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四化”同步發展面臨諸多難題。

  目標 建設西部核心增長極 明年城鎮化率58%

  按照規劃,成都城市群將“四化”同步,統籌發展,協調聯動,一體化發展。其戰略定位將發揮成都城市群比較優勢和巨大潛力,立足成渝經濟區,輻射西部、面向全國、融入世界,著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輻射帶動力、提高國際化水平,加快建成西部地區核心增長極﹔將成為國家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國家自主創新實驗區、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西部內陸開放高地。

  到2015年,城市群一體化程度明顯提高,經濟綜合實力大幅度提升,西部地區核心增長極地位進一步凸顯,城市群地區生產總值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以上,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4%,城鎮化率達到58%。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

  到2020年,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力爭再翻一番,城鎮化率達到65%。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

  人口超500萬城區 重點優化發展

  以中心城市為依托,以重要交通通道為紐帶,促進城鎮、產業向“點—軸”聚集,優化城市群空間布局及形態。強化成都發展核心,拓展成德綿眉樂、成雅遂、成資城市軸線,培育綿雅眉資遂城市環線,形成“一核、三軸、一環”的城鎮空間格局。成都發展核心,強化金融、商貿、交通、信息、文化、科技等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發揮“帶頭帶動引領示范輻射”作用。人口已經超過500萬的中心城區,重點進行優化發展,同時加快天府新區建設,再造一個“產業成都”。

  建設人口50萬—100萬的龍泉驛、新都—青白江、郫縣、溫江、雙流、新津、都江堰等衛星城,推動城市組團發展,承接中心城區人口和功能轉移。建設人口20萬—50萬的金堂、彭州、崇州、大邑、邛崍和蒲江等城市,促進農村人口就城鎮化。

  成德綿眉樂城市主軸線,將綿陽市、德陽市、樂山市中心城區培育成為100萬人口以上城市,將眉山市中心城區培育成50萬—100萬人口城市,將江油市、廣漢市、峨眉山市城區和中江縣城、彭山縣城等培育成20萬—50萬人口的城市。

  成雅遂城市次軸線,建成連接東西和面向西南開放的城市發展軸,將遂寧市、雅安市中心城區培育成50萬—100萬人口城市。

  成資城市次軸線,建成連接成都、重慶雙核的重要城市發展軸。將資陽市中心城區和都江堰市城區、簡陽市城區培育成50萬—100萬人口城市。

  綿雅眉資遂城市環線,將什邡市城區、綿竹市城區、三台縣、射洪縣城、安岳縣城、樂至縣城、仁壽縣城等培育成為20萬—50萬人口城市。(記者王丹梁波李媛莉)

(來源:四川日報)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