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劉辰瑤)剛剛開始創業的80后大學生付亞男想都沒想到的是,此前一片大好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真能在“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等一系列“禁奢令”下蕭條了起來。
2012年以來,全球經濟疲軟、富豪資產縮水,奢侈品行業進入新的低谷期。然而,中國人卻在這一年裡扮演了“拯救”奢侈品的角色,以306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奢侈品消費總額被稱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群體。
“大同這個地方土豪特別多,每年奢侈品方面要花19個億。”市場需求大,再加上自己本身對奢侈品的熟悉和喜愛,經過了一年調研后,付亞男經營的奢品會大同旗艦店2013年9月開張,主營奢侈品代購、修護和保養。
2013年,隨著中央持續打擊貪腐,並出台禁令狠剎公款送禮、違反規定收送禮品、鋪張浪費之風,奢侈品銷售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據全球知名咨詢公司貝恩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同比僅增長2%左右,遠低於去年7%的增速。
“最近,前來買包、做保養的很多熟客都銷聲匿跡了。”付亞男感到驚訝,沒想到平日裡不關心國家政策的山西“土豪”們(富裕人士),也學著“低調”了起來。
如此情況,在北京更為明顯。元旦期間,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奢侈品購物中心,許多店員都反映今年的銷售量受到影響。
在“老牌”奢侈品牌中心新光天地和國貿商城,LV(路易·威登)、DIOR(迪奧)等大牌商鋪依舊門庭若市,許多店面甚至因控制消費人數在門口拉出了警戒線劃分出等候區。
“來逛的人不少,但基本都是windowshopping(櫥窗消費,隻看不買)。”新光天地PRADA(普拉達)的銷售人員說到。
法國頂級珠寶梵克雅寶的首家大陸旗艦店日前落戶京城“新晉”奢侈品聚集地的僑福芳草地,該店銷售顧問張麗娟告訴記者,前些年不少大陸游客專程去歐洲、香港購買該品牌,然而今年客人明顯遞減,在北京消費的就更少了。
與此同時,海外代購商家也受到影響。
“每年的聖誕打折季生意是最好的,今年卻少了許多。”專做法國奢侈品代購的王小姐對中新社記者說,除了一些固定的年輕學生客戶未受影響外,白領以及大齡消費者在今年都有所減少。
由於奢侈品消費熱潮遇冷,不少渴望倚仗中國消費團體獲利的商家受到重挫。
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團開雲集團2013年三季度財務報表顯示,該集團旗下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奢侈品牌Gucci(古馳)亞太區表現不佳,本季度收入下滑5.4%,是2009年三季度下滑7%之后的最差表現。
有美國媒體報道指出,2014年對中國奢侈品市場來說是艱難的一年,因為政府持續對行賄受賄以及官員的奢華消費習慣進行打擊,影響了奢侈品手表和其他通常被用作禮物的商品的銷量。
貝恩公司預計,中國奢侈品市場緩慢增長的態勢預期還將延續到2014年。
這在業內專家看來不是壞事。有分析稱,過去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存在一定的虛假繁榮現象,過度的公務消費和浪費扭曲了市場本身的價值,此次國家的相關政策有助於市場發展回歸理性,讓奢侈品市場“喘口氣”。(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