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1日起,青海實施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分級診療制度。分級診療是指,需住(轉)院的參保患者,應在統籌地區內遵循“鄉鎮中心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一級定點醫療機構(首診醫療衛生機構)——二級定點醫療機構——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分級診療和轉診的程序。
該制度實施后,有患者表示,“在一級或二級醫院已經檢查,但轉診到三級醫院還需要檢查,不僅多花錢還耽誤時間。”還有人對“制度硬性規定轉診率和平均住院日的量化指標”提出異議。
分級診療制度建立的初衷達到了嗎?對出現的問題怎麼看待和解決?
主管部門表示,轉診率和平均住院日是根據前3年向外轉診數字等確定,正在試運行,如不適合將修訂
青海省醫改辦副處長張守順說,實施分級診療后,醫改辦近期去一些州縣進行調查,發現村、鄉級的患者就近選擇醫院,小病基本不出州縣。“闌尾炎手術,省級醫院平均費用在1.2萬—1.5萬元,而縣級醫院大部分在4000—5000元之間,像這些疾病完全可以在縣級醫院治療。如果州縣居民一生病就往省級大醫院跑,省級醫院的住院床位將會越來越緊張,老百姓醫療負擔也會加重,醫保資金也吃不消。另一方面,基層醫務人員因為長期沒病人可看,容易出現業務撂荒。”
針對“重復檢查多花錢且耽誤時間”的質疑,張守順說:“有的患者在一級或二級醫院檢查過了,到三級醫院還需要檢查,這種情況是客觀存在的,因為同級醫院之間的檢查結果可以互認,但跨級別醫院間不好互認,況且,患者的檢查結果有時效性,病情是發展變化的,大病如要手術,術前檢查是必需的。”“另外根據規定,隻要是急危重症,就可以直接住院治療,補上轉診手續是沒有問題的。”
嚴格量化的轉診率和平均住院日也是被詬病的問題。分級診療制度規定,要嚴格控制轉診率。能開展住院業務的鄉鎮一般衛生院轉診率不得超過60%﹔二級醫療機構轉診率不得超過10%﹔三級醫院省外轉診率不得超過5?。除了轉診率,平均住院天數也有限制:三級、二級、一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平均住院日分別控制在12天、9天和6天以內。轉診率和平均住院日兩項指標列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張守順表示,這些量化指標是有依據的,“我們取了前三年向外轉診的數字,參考醫保上的一些規定,還有醫院管理,比如對住院天數的具體規定等。但這些數據是否符合實際情況,還在試運行期,如果不適合,會做一些修訂。”
實施兩個多月,省級綜合醫院就診率住院數下降,新制度對基層醫生提出更高要求
分級診療制度實施兩個多月,青海省人民醫院就診率和住院數下降了10%左右。副院長公保才旦說:“分級診療制度減輕了門診壓力﹔一些大病患者住院時,床位不像過去那樣緊張了。所以,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給真正需要到省級醫院的患者減輕了看病難、住院難的問題,而且,從醫院和醫生的長遠發展來看,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對於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影響不大。原因是州縣沒有心腦血管專科醫院,到這裡的患者一般都是危重症患者。
青海省醫改辦專職副主任侯鵬寧說:“實施分級診療制度以后,省級三甲醫院的就診率平均下降18%左右,鄉鎮中心衛生院上升11%,一級定點醫療機構上升12%。”
據了解,對於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醫保參保患者到各級社保經辦機構來回“跑腿”、排隊辦轉診等現象,西寧市已做了改進以方便參保患者。
侯鵬寧說,分級診療使百姓的就醫理念發生了改變,過去是去哪看病由患者自己決定,現在如果醫生說是小病,鄉鎮醫院或是社區能治,你就不能去大醫院,否則醫保報銷不了。參保人員對分級診療的最大擔心是怕耽誤病情,因此,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變得越來越關鍵。
“近兩年來,青海省對基層醫院投入力度很大,不管是在醫療設備上還是醫療人員配備上都下了大功夫,通過遠程培訓、人才援建、對口幫扶等方式提高醫護人員能力。群眾隻有信任基層診療水平,分級診療才能成為群眾自覺自願的就醫行為。”侯鵬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