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3日電(劉茸)今日出版的2013年《城鄉一體化藍皮書》中,編纂方中國社科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院長付崇蘭、副院長張朝偉共同撰文提出,在加快土地戶籍制度改革、方便農民進城並確保農民市民化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引導和鼓勵“逆城市化”風尚。
文章認為,社會學研究表明,一旦中產階級成為一個社會的主要力量,就會導致“逆城市化”或者“去城市化”,形成人口向農村流動的趨勢。中國將是世界中產人群最多的國家,大約有5億多中產階層,這個階層帶來大量的經濟機會,其中就包括中小資本和中小企業向農村流動的需求。但現行政策體制制約了這種潛在的強大沖動。
文章稱,農村的吸引力已大幅回升,尤其在很多大城市郊區和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由於農村土地資源可能帶來的紅利,“非農業戶口”轉為“農業戶口”,正如當年的“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一樣困難。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提出可以考慮放開農村戶口,開放“非轉農”,鼓勵市民下鄉,促進城鄉之間資本要素的自由流動,吸引城市人才和資金建設美麗鄉村﹔促進人才在城鄉和區域之間自由流動,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制度,在維護農民利益基礎上,促進土地資源的有效流動與開發,不僅能為進城農民和城鎮化建設提供資金,更將最大限度發揮產業化、市場化機制的激勵作用,促進社會資金和人才向鄉村實現充分流動,借助市場的力量,刺激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