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工作時強調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把調查研究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著力提升調研質量,不斷增強調研實效,積極推進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一、深刻認識加強調查研究的重要意義
調查研究是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重要內容,是掌握客觀情況、保証科學決策的基本前提,必須高度重視、始終堅持。
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回顧我們黨90多年的發展歷史,什麼時候重視調查研究,黨的決策就符合實際,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否則,就會導致決策失誤,黨的事業就蒙受損失。可以說,我們黨正是憑著解剖麻雀、見微知著的深入調查研究,才把握了客觀情況變化、把握了歷史大勢、把握了時代發展方向和人民群眾期待,從而戰勝一系列艱難險阻,走出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之路。今天,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離不開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
調查研究是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必然要求。實事求是,是我們開展一切工作的思想指針。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現在有些同志當了領導干部,認為決策能力自然就有了,不注重調查研究,不下去接地氣,作出的決策往往“離天近、離地遠”。這種干部被群眾形象地稱為“四拍干部”:接任務拍胸脯,作決策拍腦袋,干砸了拍屁股,作總結拍肩膀。這種現象嚴重背離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和警惕。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細致地開展調查研究,確保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落到實處。
調查研究是堅持群眾路線的集中體現。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工作路線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主要任務是解決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隻有深入接觸群眾,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才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福祉。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要目的就是要解決“四風”問題,實際上就是克服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問題。我們要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廣泛匯集群眾智慧,全面反映群眾訴求,努力使群眾路線貫徹到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
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基本條件。對於領導干部來說,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是增長才干的重要方法,也是思想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現在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更加突出,前進道路上的困難風險增多。領導干部隻有開展深入扎實的調查研究,准確把握新形勢新情況新變化,不斷提高科學民主決策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二、切實提高調查研究工作的成效和水平
做好新形勢下調查研究工作,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真正號准群眾脈搏,全面了解真實情況,認真總結實踐經驗,深入剖析矛盾症結,積極提供對策建議,為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服務。具體地說,必須做到“六個一定要”。
第一,准備一定要充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備工作,是搞好調查研究的重要基礎。要制定好調研方案,明確為什麼調研,調研什麼,去哪裡調研,調研多大的面,用什麼辦法調研,切實使調研活動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序進行。要儲備好調研知識,學習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查找搜集調查對象的背景資料,學習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努力做到對面上的基本情況了然於胸,對歷史的來龍去脈全面把握,為開展調研活動奠定堅實的政策知識基礎。要組建好調研隊伍,注重調研隊伍結構的優化、力量的搭配,組建起一支素質高、業務精的調研隊伍,為開展調研活動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第二,選點一定要准確。在確定調研點時,要注重典型性與普遍性的統一,注意調研樣本選取的全面性和科學性,不僅要調查經濟發達的地方、也要調查相對落后的地方,不僅要調查城市、也要調查鄉村,不僅要調查工作做得好的地方、也要調查問題和矛盾比較多的地方,通過對不同點的全面摸底,為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當前在實際調研中,往往存在“調演”、“約研”的現象,提前踩點、提前看路線、事先設計,看什麼、怎麼看、和誰談,都是約定好的,這種調研有時不僅起不到深入了解情況、研究解決問題的積極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負作用。要按照中央八項規定,進一步改進調研方式,可以有“規定路線”,也應有“自選動作”,注意安排調研與隨機調研相結合,努力找准調研的切入點,善於從點與面的結合上,查找共同性問題,探求普遍性規律,不斷提高調查研究科學化水平。
第三,方法一定要靈活。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召開調查會、研討會、走訪調查、蹲點調查、解剖麻雀等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調研方法,在當前依然是管用的,應繼續堅持,善於運用。不能說手段發達了,傳統的方法不管用了。同時,要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特別是當今社會信息化的特點,進一步拓展調研渠道、豐富調研手段,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調研方法,如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抽樣調查、專家調查、網絡調查等。一句話,就是老辦法要繼承,新形式、新手段、新辦法要學會運用,兩者結合,努力提高調研的效率。此外,搞好調查研究,必須全身心投入,要用心聽、用心記、用心揣摩,不斷積累經驗、豐富技巧。總之,調查研究方法有很多,應根據不同情況、針對不同對象,因地制宜、靈活地加以綜合運用。
第四,感情一定要真摯。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不僅是形式上的聯系和接觸,更是心理層面、情感層面、思想層面的交流,不是握握手、見見面就算了,這不僅是一個方法問題,還是一個感情問題。近年來,各地不斷創新聯系群眾的方法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下基層駐點調研活動,增進與群眾感情,收到很好效果。但在調研中也有一些同志確實存在華而不實、蜻蜓點水的現象,滿足於“坐在車上轉一轉、隔著玻璃看一看、座談會上念一念”,與普通群眾交不上心﹔不能入鄉隨俗,走訪群眾講的都是基層群眾聽不懂的話,與群眾有一層“膜”﹔隻見干部或干部指定的群眾,與普通群眾見不上面﹔不懂群眾心理、不了解群眾願望,與普通群眾說不上話。這些現象背后反映的是干部的群眾立場、群眾感情問題。隻有我們與群眾交真心、動真情,群眾才會跟我們說實話、道實情。要帶著感情下去、帶著責任下去、帶著問題下去,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虛心向群眾求教,千方百計與群眾打成一片,切實把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了解清、分析透,拿出解決問題的硬措施。
第五,資料一定要全面。搞好調查研究,首要任務是要全面掌握第一手翔實可靠的資料。材料搜集不全,不利於深入研究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建議。在調研過程中,調研人員要處處做“有心人”、時時做“錄音機”,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收集捕捉各種信息資料。在調查對象上,既調查機關、又調查基層,既調查領導、又調查群眾﹔在調查形式上,既通過匯報了解情況、又深入一線獲得感性認識,既收集書面材料、又注意訪談記錄,既掌握現實狀況、又挖掘潛在的東西,確保提出的意見建議建立在翔實充分的資料基礎之上。
第六,研究一定要深入。“三分調查,七分研究。”研究是調查的升華,決定著調查研究工作的成效。光調查不研究,等於白調查﹔光研究不調查,就是瞎研究。要真正沉下心來、舍得時間、豁出辛苦、花費心血來深化研究,避免重調查輕研究、重數據輕分析、重文字輕思想的傾向,杜絕堆砌材料、圖解結論、編詞作文的做法。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由表及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進行深入的理性思考,著力從增強可操作性上下功夫,結合實際情況,深入比較分析,反復推敲論証,就重大問題形成建設性意見。
三、努力提升調查研究的素質能力
黨政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是一項基本功、一門必修課,必須切實把提高調查研究的素質和能力作為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任務,常抓不懈。
一是著力提高政策把握能力。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和政策把握能力,在調研工作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與重大決策部署,准確把握政策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精神實質,深入了解政策的實際效果和存在問題,自覺圍繞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難點問題開展調研,使提出的意見建議既有政策高度,又符合客觀實際。
二是著力提高綜合分析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秉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培養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証思維,善於通過系統的理論思考,把大量的感性材料,上升為理性認識。掌握一葉知秋、解剖麻雀的本領,抓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善於用全面的、系統的、聯系的、發展的眼光進行深入分析,探尋普遍性規律。
三是著力提高組織協調能力。養成提前謀劃的習慣,做到對調研整體情況了然於胸,縝密籌劃,合理安排。培養整合資源的能力,緊緊圍繞調研目的和實際需要,合理組織和調配力量,為調研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增強主動協調的意識,密切相互配合,增進合作共事,調動每一位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整體優勢,形成強大合力。
四是著力提高文字表達能力。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改進文風的有關規定,下功夫磨練文字表達能力,努力做到把握主題、貫穿主線、突出重點,不能跑題、不能面面俱到﹔努力做到結構嚴謹、布局合理、條理分明﹔努力做到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言之有物﹔努力做到觀點鮮明、表達准確、文風朴實﹔努力做到短小精悍、言簡意賅,防止冗長乏味、言不及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