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許正中:糾正唯GDP偏向是政府現代化的重大突破

2013年11月15日22:40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趙艷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許正中今晚接受人民網採訪時指出,《決定》提出“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糾正唯GDP偏向,是政府現代化的重大突破。

    “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是政府現代化的重大突破

    許正中稱,十八屆中央全會有史以來第一次提出了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大家知道, 績效考核是現代政府治理的重要抓手,健康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是績效考核能否發揮正向激勵、推動政府順史演進的關鍵。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不再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來評價執政績效,是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舉措,更是政府現代化的重大突破。以健全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為抓手,進而全面革新政府運行理念、機制和手段,將大大提高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效果,更好地發揮宏觀調控“靶向制劑”的作用,充分釋放政府作為樞紐在塑造社會秩序、推動社會正向演進中的潛在能量,以政府現代化帶動和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全面現代化。

     戰略前瞻、機制穩定,輔之以靈活的政策手段配合,為市場和社會的穩態發展創造條件

    《決定》中特別指出要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同時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為統領,以財政金融政策為主要手段,並將調控部門的制定和政策手段運用機制化。在突出宏觀調控的審慎性和戰略性之外,更加強調了頂層設計、系統集成的重要性。戰略前瞻、機制穩定,輔之以靈活的政策手段配合,為市場和社會的穩態發展創造了條件。

    中央突出強調了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的問題,生產力平衡實質上就是要求產業結構協調發展問題。產業結構協調發展既意味著產業本身的協調和優化,也意味著區域之間在產業發展上合理的分工。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是一個復雜的有機整體,各個部分產業之間的發展必須協調,即在生產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各部門、各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比例關系,這種來自結構聚合的經濟效益,其意義已大大超過個體勞動生產率提高對效益增長所帶來的影響。現代經濟增長是速度與效率的統一,隻有產業結構協調才能達到這一目標,要麼會出現短缺與過剩並存,要麼以周期性的經濟波動,甚至爆發經濟危機。

    另外,市場預期心理的作用常常比基礎因素方面的新聞更敏感和有效。由於人是“經濟人”,都有無限欲望,因而人性的貪婪會扭曲、放大好消息,導致市場超漲超升,也就是預期產生泡沫﹔反之,人性的恐懼也會將壞消息放大而扭曲有效市場,導致市場超跌,也就是預期產生崩潰。為此,若能摸透市場走勢特性,不強求預測未來,而隻要能在相類似情況出現時有針對性對其作出反應,就會獲益匪淺。對此,中央增加了對市場的預期,這不僅有利於穩定經濟,同時也有利於穩定民心,構建和諧社會。

    需要注意的是,宏觀調控的有效實施,不取決於任何單項政策手段作用的發揮。而是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的一面,必須通過國家對市場活動的正確指導和有效的宏觀調控加以彌補和克服。特別是,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正處在經濟體制轉軌、經濟穩步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時期,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顯得更為重要。國際經驗証明,微觀經濟越是放開搞活,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的進程越是加快,越是需要堅強有力和靈活有效的宏觀調控,但是單純使用任何一種手段都難以實現調控目的,必須綜合使用、相互配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國家調控宏觀經濟運行的兩大政策體系,但要進一步強化以財政、貨幣為核心的政策“組合拳”聯動發揮宏觀調控作用。這是由於一種政策工具隻能實現一項政策目標,要實現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兩個經常不相容的宏觀調控目標,至少需要兩種以上的政策工具。建立和完善財政、金融以及產業、價格等多種政策手段之間相互配合和制約,能夠綜合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和正確運用經濟杠杆的機制。

    確立企業投資的主體地位,為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點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下,明確政府與市場界線的不再是傳統的功能劃分,而是效率的博弈。投資領域一直是近幾年政府改革關注的重點。《決定》明確指出要確立企業投資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向市場放權,為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點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在下一階段改革中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理出了思路。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有效途徑。這次投資體制改革最濃重的落筆就在於規范行政審批,徹底改革現行不分投資主體、不分資金來源、不分項目性質,一律按投資規模大小分別由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批的企業投資管理辦法,按照不同類型,採取審批制、核准制和備案制。

     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也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重要的措施。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其根源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的方式粗放、經濟體制的不完善,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進一步改革投資體制,建立健全投資的自我約束的機制,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扭轉盲目攀比速度的傾向,實現經濟平穩、快速發展。這種投資體制改革措施,對企業投資活動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不僅確立了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為企業拓寬更大的投資空間,幫助企業更好地融資,而且對企業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自己對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同時還必須遵守國家的有關管理制度,有利於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競爭力。其中,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是指企業不受所有制形式的限制,投資項目隻要符合國家的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城市規劃等法律法規,政府都不再干預企業的投資活動,完全由企業根據市場情況自主決策。總體上,這次改革投資體制的主線是市場引導投資、企業自主決策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公益事業、金融信貸、財政稅收、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體制的改革,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

     將宏觀調控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布局,表明中央對世界未來戰略走向的判斷和把握

    最為吸引眼球的是本次會議將宏觀調控放在了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的格局下來布局,強調完善國際經濟治理結構納入宏觀調控體系,更加突出的表明了中央對世界未來戰略走向的判斷和把握。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更進一步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特別是國際游戲規則制定,爭奪在重大問題上的國際話語權,增強中國的議題設置能力,搶佔戰略制度高地和政策窪地,營造更加有利於中國創新發展的國際環境,是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威望和戰略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成為建設性全球領袖的戰略思路。

分享到:
(責編:趙艷紅、肖紅)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