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主任劉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公報指出:“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重在“簡政放權”。政府要把不該管的事情盡量放給市場、放給社會、放給地方,該管的事情要切實管好、管住。我認為,做好簡政放權的加減法,我們的經濟體制、行政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中的許多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行政改革的“五個減少”
一是減少行政權力。行政改革必須減少行政權力,這是實實在在的改革。行政改革不要說的那麼難,那麼玄,關鍵是行動,是真刀實槍的行動。動不動這個設計,那個論証,設計太多了就是計劃經濟。一定要減少行政管理的權力,增加老百姓的權利,增加基層社會的權利。很多事管不好、管不了就不要管,我覺得隻要有這個認識和覺悟行政改革就不難推進。政府權力太大結果就責任大、風險大。政府減少了權力就減少了相應的責任,減少了很多的風險,社會會更和諧。
二是減少行政魅力。傳統的行政管理不僅祟尚權力的運用,而且特別推祟管理者個人的權威和魅力。換句話說,傳統行政管理就是賦魅的過程。少數管理者過於夸大官員個人的作用,過於追求官員個人的魅力。21世紀的簡約行政則是一個祛魅的過程。行政管理只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職業,行政管理者是平平常常的人。各級公務員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它借助精心設計的制度、規則、程序、和方法來做好管理工作,而無需過於彰顯和依靠個人的權力和魅力。
三是減少行政審批。要減少政府的管理和職能,重點要減少行政審批。你管得越多可能就越麻煩越反彈,就可能制造問題。管理的重點是決策,所以也要減少決策,具體的決策就交給地方、交給下級去做。為什麼機構精簡了又膨脹,膨脹了再精簡,來回折騰?每隔幾年就折騰一次,這種惡性膨脹,就是因為管理太多,審批沒有減下來。要減職能,減管理,首先減少行政審批,要像廣東那樣從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入手進行改革。
四是減少行政成本。要減少行政成本,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支出,包括老百姓意見很大的三公消費,減少沒完沒了的會議,包括一些不必要的檢查和評比達標之類的東西。隻要下定決心,隻要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四風”就可以摒棄,行政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不要老是跟老百姓說,這個也難,那個也難。共產黨從一成立就是克服困難一步一步地除舊立新而發展壯大的,一步步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同時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減少成本是為了提高行政效能和提高行政價值。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的行政管理一定不能走那種技術主義、管理主義的路子。電子政務,不能光強調電子,不研究政務﹔更不能隻重視管理,不重視行政。在一切次要的方面,認認真真地做,在一切重要的方面反而視而不見,能拖就拖,這是最可怕的。重要的是要減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提高行政價值,提高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質量。
五是減少行政層級。要盡量減少行政管理的層級和機構,要下大決心減少機構,精簡機構,推進大部制改革,優化大部制改革。行政管理還要盡量減少層級,比如要適度加快推進省管縣的改革步伐,從五級政府管理向四級、甚至三級政府管理優化。機構要減少,層級要減少,機制要簡化,制度要簡明、管用。
行政改革的“五個增加”
一是增加權利和福利。傳統的行政管理的職責是控制,是管制,是行政命令,是絕對權威,是英雄主義的。而現代行政管理的職責是為公民提供公共服務,提供公共產品,是管理公共事務,而不是去具體管理企業和社會。減少行政管理的權力和干預只是行政改革的手段,增加廣大民眾的權利和福利才是行政改革的目的。
二是增加服務和認同。傳統的行政管理重在效率,重在執行。而現代的行政管理重在服務。政府的職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務,提供公平正義,為社會發展營造寬鬆和諧的環境。服務型政府一定是群眾滿意的政府,群眾認同的政府。有了認同才有政府的公信力。行政體制改革就是要增加群眾所需要的服務,增加群眾發自內心的認同。
三是增加動力和合力。行政體制改革需要動力,而動力離不開激勵。激勵借助於各種各樣的精神和物質的手段來滿足當事者和參與者的需求,激發他們的動機,開發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的奮斗目標。控制的結果最多是服從,而激勵的結果是認同,是熱情,是潛能變成的顯能和效能。控制使下屬變得渺小,激勵使追隨者變得偉大。所以,在今天依賴激勵比依賴控制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行政改革隻有動力是不夠的,關鍵還要形成合力。合力來自於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精神的學習和落實,來自於改革的共識,來自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願景。
四是增加績效和價值。行政管理不是目的,行政改革也不是目的。行政管理追求的是績效,行政改革追求的是價值。傳統的行政管理重過程、重任務、重目標、重指標、重效率。而現代的公共管理則重目的、重視人、重結果、重績效、重價值。科學發展需要明確方向,明確目的,淡化目標和指標。在今天重視目的、重視價值的簡約行政比隻重視目標、重視任務的行政管理更受歡迎,因為它給社會和廣大民眾留下了足夠的創新和發展的空間。
五是增加變革和領導。傳統的行政管理追求的是秩序和程序,它本能地排斥變革,而現代的公共管理追求創新,追求變革,並在變革中尋求發展機遇。管理與常規和秩序不可分,領導與變革和創新緊相連。所以行政體制改革不能隻在“管理”上做文章,更要在“領導”上花功夫。簡約行政是以人為本的,它重視人、尊重人﹔重視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重視對人的引導和輔導。管好事不一定管好人,但把人領導好了,則一定能把事做好。所以,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要盡可能少一點管理,多一點領導。
(作者簡介:劉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主任兼中國領導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