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沈陽基層醫療機構徹底告別“以藥養醫”

記者 何勇

2013年10月26日13:30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真改革,真投入,就會出現真變化,群眾就能真受益。

沈陽2009年底啟動醫療改革以來,基層醫療戰線出現“雙降兩改變”的喜人氣象:基本藥物採購價格降低。國家基本藥物和省增補藥品中,有347種藥品銷售價格下降,平均下降57%﹔基層門診患者就醫藥費,人次均藥費下降50%。兩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職能由逐利性真正回歸到公益性﹔基層醫務人員服務模式由原來看病為掙錢轉變為如何提供優質服務。

沈陽新民市大民屯鎮小民屯村62歲的王順學患有腦血栓,是個常年看病的“老病號”。“每次看病開點小藥就十幾元錢。這兩年明顯藥價低了,看病便宜了,醫生服務好了。!”幾年前,新民的鄉鎮衛生院普遍生存艱難,醫務人員收入不到一千元元。為增加收入,衛生院藥品加成高達70%,醫生濫用大處方普遍。藥價高、技術弱,服務差,農民不買賬,陷入惡性循環。

王順學老人的感受道出了沈陽醫療改革以來的深刻變化。2009年底,為破解“看病難、看病貴”頑疾,沈陽啟動醫療改革。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曾維要求,“醫改工作力爭走在全省前列。”沈陽從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體制機制入手,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核心,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公辦基層醫療機構實行“收支兩條線”的分配改革,累計投入醫改資金98.7億元,其中新增醫改投入40億元,改革前8年投入總和。社區等基層醫療機構徹底告別了 “以藥養醫”,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真正回歸公益性。同時,全市146家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管理體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補償制度方面的綜合改革,全面配備和使用了307種國家基本藥物和212種省增補藥物,藥品實行省統一採購、統一配送,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

“過去一瓶青霉素50元,現在10多元。以前以藥養醫,每天患者比醫生還少﹔現在門診量從改革前的年均不到2萬人次上升到一年17萬人次。”沈陽和平區北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

醫改后,財政補貼大幅增加,醫務人員收入不再和藥品挂鉤,收入猛增,再加上和績效改革,精氣神都變了,服務自然提升。”沈陽市鐵西區中心醫院院長郭穎感慨,“改革后,基層醫務工作人員收入翻番,而且和看病的收入脫鉤,開大處方、開高價藥、抗生素過度使用等不合理用藥現象有效緩解。

4年醫改,群眾就醫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沈陽加大醫療衛生設施改革投入力度,城鄉醫療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觀。4年來,用於醫療設備條件改善投入13.8億元﹔按照區域布局,投入3.6億元改建了3個區域醫療中心,新增床位1200張。改擴建市精神衛生中心、市結核病院、市兒童醫院等一批公共衛生醫療機構﹔將市血液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健康教育所等進行了資源整合,啟動建設市公共衛生中心。

醫改以來,沈陽以特殊人群為重點,實現全民醫保。首先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將低保、五保、重度殘疾人和重點優撫對象全部納入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范圍,並實行個人繳費部分完全由財政補助,解決特殊困難人群醫療保障問題。對計劃經濟時期遺留的破產、困難國有、集體企業退休人員採取單位繳費與退休人員享受醫療保險待遇脫鉤的方式,為近18萬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建立了個人賬戶,年劃撥個人賬戶資金超過億元,將以往“保大病”的醫保政策過渡為“門診大病兼顧”,解決了這部分群眾的醫保問題。

截至2012年底,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參保率分別達到96%、93%、99%。在擴面基礎上,醫療保障水平和能力大幅提高。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醫保人均補助標准從145元提高到280元,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准達到人均200元﹔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5%、70%、70%﹔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達到40萬元和18萬元。

小病到社區醫院成為共識。今年前6個月,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門診人次超過259萬,比去年同期又增加25%左右。

聯系本文記者

何 勇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責編:劉軍濤)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