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名南京大學的院士候選人就一篇論文是否涉嫌造假產生對質引發媒體關注。南大教授王牧在網上“實名舉報”同事聞海虎涉嫌論文造假,並表示欲申請退出院士增選,被舉報者聞海虎則在昨日回應,稱王牧故意使用大量錯誤數據,上綱上線以達個人目的。記者獲悉,中科院和教育部已經責成南京大學分別組織了兩個獨立的專家組進行調查。
舉報者
論文涉嫌“肢解、變造數據”
10月21日,2013年中科院院士候選人、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王牧在科學網的個人博客上發出首篇博文,稱自己發現同為南大物理學院,並參選了今年中科院院士選舉的教授聞海虎涉嫌一篇論文造假。
根據王牧給中科院數理學部的實名舉報信,去年8月,聞海虎尋求與他的合作,王牧課題組的一名高級工程師和兩名研究生幫聞海虎進行了實驗測量。
今年7月,王牧讀到聞海虎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的消息,該論文將這名高級工程師和兩名研究生同列為作者,王牧舉報信中稱,三人均表示從未參與過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和圖片制作,甚至在投稿前沒有看過稿件。
王牧指控這篇論文涉嫌造假,如偽造化學成分測量數據,“肢解、變造數據”,以及編造數據間的關聯等。
據王牧博客內容,7月5日,《自然通訊》編輯部已收到其課題組成員撤銷署名的請求。此外,10月13日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學進行調查。
10月16日,他向幾位院士推薦人發了關於退出院士增選的信件。“我希望引起大家對科學道德的重視。”王牧寫道。
被舉報者
論文未造假只是分析方法不同
昨日,聞海虎也在其科學網個人博客上發表了首篇博文,回應王牧的指控。
“王牧教授在學術界廣泛散發了此材料,損害了我的名譽。”聞海虎認為,王牧故意使用大量錯誤數據,造成假象和錯覺,從而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他本人十分反對數據造假的文章,但也堅決反對偽造証據的“整人舉報”。
聞海虎稱,王牧所稱的“肢解、變造數據”是在其故意使用錯誤數據的情況下所產生,且投訴人隻偏執於自己的分析方法,不考慮別人合理的分析方法。
聞海虎在回應中承認自己在投稿過程中沒有通知到每位作者,稱自己與兩名學生之間沒有直接交流,因此在投稿中用了兩個錯誤地址。
中科院表示,正對此事進行調查,因院士增選的保密性規定,調查結果不予公布,但會反映在院士增選結果上。
■ 業內說法
實名舉報影響王牧院士增選
一名了解院士增選工作的科技系統內部人士表示,此事在院士增選程序上並沒有問題,從兩人“掐架”內容看,更多是專業的學術問題,其是否涉嫌造假,需要看《自然通訊》調查之后是否撤稿。
對於王牧所說的“退出院士增選”,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已經進入增選程序過程中,因為院士增選是推薦制度,屬於“被動選舉”,理論上不存在“退出”一說,而院士增選工作則會嚴格按照程序進行。
“大家可以討論程序是否合理,如何修改,但程序就是程序,在沒有改動程序的情況下肯定是按照程序走的。”該人士說。
王牧此前對媒體表示,因其與聞海虎同為今年的院士候選人,出於避嫌的考慮,在實名舉報后提出申請退出院士增選。
對於王牧所說的自己實名舉報后,也意味著院士增選進程終止一說,上述科技系統人士表示,科學界通常舉報都是內部進行的,而王牧將此公開的方式,引發很多人反對,繼而影響其評選院士。
新京報記者 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