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多部委組織專家針對養老制度改革召開閉門會議,並已就延長養老保險15年最低繳費年限達成共識。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昨天回應,相關部門並沒有發表具體意見,具體政策還在研究中。希望職工和居民參保者在有能力時自願增加繳費年限。
提到15年的最低繳費門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說,無論是職工的養老保險,還是從居民的養老保險,現在的規定都是最低繳費要滿15年。繳費與待遇相聯系,政策可以允許隻繳費15年,后果是待遇水平比較低。現在的機制設計是“繳費越長,肯定待遇越高”。
胡曉義:我們希望職工在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持續繳費,這樣的話,他的養老金水平肯定大大高於繳費期短的﹔我們希望所有符合條件的居民在自己有經濟能力的時候持續繳費,這比繳滿15年就停繳,待遇水平要高﹔即便沒有經濟能力的居民,對於低收入家庭、對重度殘疾人士,政府可以補貼繳費,可以滿足他更長時間的繳費。
至於要不要提高15年的繳費門檻,胡曉義表示,還需要深入研究。
胡曉義 :我們注意到一些典型的國家規定了這樣的概念,叫做”領取全額養老金的需要滿35年、37年、40年,否則要遞減他的養老金水平“。其實這個激勵是一樣的,在15年的門檻基礎上做加法,每多繳一年就多領一年﹔和在40年的基礎上做減法,其實激勵是一樣。但是到底怎麼運作,既要看這個制度本身的發展歷史,也要看中國百姓文化心理的接受習慣,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記者車麗 李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