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如何化解北京水危機
北京年缺水11億立方米,地下水嚴重超採﹔
南水千裡北上,明年10月全線通水。
北京缺水的嚴重程度已經超出了想象。早在2008年,南水北調工程北京段就已建成,開始從河北省4座水庫調水,以解燃眉之急。2014年10月,南水北調中線將通水,到時北京市民將用上千裡之外、跨越湖北河南引來的丹江口水庫裡的水。但由於丹江口水庫多年來水量豐枯不均,為了保証北京市的用水安全,北京市在“體內”也進行了百公裡的大調水。
北京年缺水11億立方米
如果不是因為有南水北調工程作為支撐,北京缺水的現狀可能更令人焦慮。
北京的缺水狀況,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所說:“把全世界缺水的報道集中起來,都不足以描述北京的水危機。”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表示,今年7月31日,北京市區日供水量達到294.1萬立方米,8月26日達298萬立方米,創下北京市100多年供水史上的最高紀錄。僅今年國慶期間,北京城區共用水1592萬立方米,日均供水量227.4萬立方米。
眾所周知,北京人均水量不到100立方米,遠遠低於人均500立方米的國際極度缺水標准。據北京市水務局透露,以2012年為例,北京用水總量約36億立方米,其中7.5億立方米是再生水,用水缺口保守統計在11億立方米左右。
據梁麗介紹,北京目前用水中,40%為地下水,60%為地表水。而自1999年以來,北京已連續14年干旱,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平均每年下降90厘米,地下水已嚴重超採,包括永定河在內的北京依托的21條主要河流都全部斷流。1999—2012年,密雲、官廳水庫來水量3.8億立方米,不足多年平均量的1/4。北京市17座大中型水庫總庫容為90多億立方米,但目前蓄水量不足15億立方米。
用水缺口如何彌補?
據悉,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北京段工程自2008年9月通水運行以來,已累計從河北崗南、黃壁庄、王快、安各庄4座水庫調水15億立方米,夏季輸水高峰期佔北京日供水量的1/3。山西冊田水庫等水庫也多次向北京集中輸水。
根據國家南水北調的整體規劃,中線工程通水后,平均每年將為北京供水10.5億立方米,佔北京年均用水量的1/4強。
南水在京大循環
長達1276公裡的南水北調中線旅程,從丹江口水庫出發,途經河南、河北,沿京廣鐵路西側一路北上,穿北拒馬河進入北京,到達頤和園團城湖。之后,它要在北京第九水廠等5座水廠進行處理,才最終順著水管抵達千家萬戶。除延慶之外,北京的其他城區都將受益。
第九水廠是北京接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最重要的水廠,目前,日生產能力171萬立方米,佔北京每天用水量的一半以上。從團城湖到第九水廠之間長約10公裡、總投資12億元的引水管線,早在2008年之前就已經建好並投入使用。這條引水管線外徑6米多,內徑4.7米,是北京最粗的一條深水管線,建設中首次採用了地鐵盾構挖掘。
郭公庄水廠是接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第二大水廠,位於豐台區花鄉鎮,日生產能力50萬立方米,可滿足500萬人的用水需求。郭公庄水廠以及配套輸水管線,總投資35億元。
此外,北京還有3座水廠使用南水北調的水資源。其中,田村山水廠日生產能力40多萬立方米,第三水廠日生產能力15萬立方米,309水廠日生產能力8萬立方米。
這5家水廠盡管各處一地,但其生產出來的飲用水則全部匯入北京地下的供水管網,流向千家萬戶。
除了這5家水廠之外,南水北調的富余原水則流向大寧調蓄水庫、團城湖調節池和亦庄調節池,這三處“蓄水調節樞紐”,在向周邊水廠供水的同時,也起到了水源切換的任務。這3個調蓄工程總調蓄庫容約4000萬立方米。
根據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到2020年,北京具備接納年調水14億~17億立方米的能力,可滿足北京市民的用水需求。
用密雲水庫儲蓄富余南水
不過,現在說“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后北京再也不愁缺水”還為時尚早。
《中國經濟周刊》10月14日第39期封面故事《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三憂”》中曾報道,近年來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由於上游漢江和丹江流域降雨減少及上游用水量加大,入庫的來水量已經低於丹江口庫區年均388億立方米的流量,2008年隻有279億立方米,2012年330億立方米。來水量的多寡直接影響調水量。如果按照1999年庫區來水量146億立方米,可能當年就無水可調。
據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工作人員透露,根據規劃,中線工程平均每年向北京市供水10.5億立方米,最高年供水達16億立方米,最低年供水隻有8億立方米。按年平均10.5億立方米考慮,也存在年內分布不均勻問題,最小日來水量70萬立方米,最大達520萬立方米。而北京市的用水量相對均勻,日用水量約260萬~320萬立方米。
為此,早在2011年9月,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已同意在中線干線通水初期,可根據丹江口水庫來水情況和上游沿線省市用水情況,適當增加向北京的供水量,提高北京水資源戰略儲備和供水安全保障。
由於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沒有規劃建設調蓄水庫,水量調節問題需在各省市配套工程中解決。河南、河北、天津各省市均規劃了多座水庫進行調蓄。而北京市大寧調蓄水庫、團城湖調節池和亦庄調節池總蓄水規模僅約4000萬立方米,隻能少量調蓄不能充分滿足年際、年內調節的需要。
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北京密雲水庫,總庫容達43.75億立方米。但1999年至今,密雲水庫連年干旱,目前蓄水量僅為12億立方米,倘若丹江口水庫遇枯水年減少向北京供水時,密雲水庫沒有足夠的水量保証北京城市用水需求。北京市南水北調辦認為,將南水北調富余來水調往密雲水庫,可使水庫調蓄水量增加到17億立方米以上,使密雲水庫與南水北調豐枯相濟,恢復多年調蓄功能和供水功能,保証北京的用水安全。
2012年,北京市政府批復“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雲水庫調蓄工程”並於今年開工建設。工程總體方案:由團城湖通過京密引水渠反向輸水、6級泵站提升輸水至懷柔水庫。懷柔水庫分水回補水源地后,在懷柔水庫和密雲水庫之間新建郭家塢、雁棲、溪翁庄三座提升泵站和22公裡PCCP輸水管道,將來水調入密雲水庫。(記者 南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