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背景資料:新加坡國家概況

2013年10月19日13:58    來源:外交部網站    手機看新聞

國名 新加坡共和國(Republic of Singapore)。

面積 714.3平方公裡(2011年)。

人口 公民和永久居民378.9萬,常住人口518萬(2011年)。華人佔75%左右,其余為馬來人、印度人和其他種族。馬來語為國語,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英語為行政用語。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首都 新加坡(Singapore)。

國家元首 總統陳慶炎(Tony Tan),2011年9月1日就任,任期六年。

重要節日 華人新年:同中國春節。泰米爾新年:4、5月間。衛塞節:5月的月圓日。國慶節:8月9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10月新月出現之時。聖誕節:12月25日。新加坡法定公共節日共計11天,除上述外,還有元旦、復活節、哈芝節、勞動節等。

簡況 熱帶城市國家。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其中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海岸線長193公裡。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潮濕多雨。年平均氣溫24℃∼32℃,日平均氣溫26.8℃,年平均降水量2345毫米,年平均濕度84.3%。

古稱淡馬錫。8世紀屬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紀是馬來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達新加坡,與柔佛蘇丹訂約,開始在新設立貿易站。1824年,新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國恢復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屬殖民地。1959年實現自治,成為自治邦,英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宣布緊急狀態等權力。1963年9月16日與馬來亞、沙巴、沙撈越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

政治 獨立以來,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政績突出,地位穩固,歷屆大選均取得壓倒性優勢。李光耀自新1965年獨立后長期擔任總理,1990年交棒給吳作棟。1993年舉行獨立后首次總統全民選舉,原副總理、新加坡職工總會秘書長王鼎昌當選為首位民選總統。2004年8月,李顯龍接替吳作棟出任總理。2006年5月連任總理。2011年5月,人民行動黨再次贏得大選,李顯龍連任總理。

【憲法】 1963年9月,新加坡並入馬來西亞后,頒布了州憲法。1965年12月,州憲法經修改成為新加坡共和國憲法,並規定馬來西亞憲法中的一些條文適用於新加坡。

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共和制。總統為國家元首。1992年國會頒布民選總統法案,規定從1993年起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改為民選產生,任期從四年改為六年。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領袖為總理﹔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總統有權否決政府財政預算和公共部門職位的任命﹔可審查政府執行內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諧法令的情況﹔有權調查貪污案件。總統在行使主要公務員任命等職權時,必須先征求總統顧問理事會的意見。

【國會】 實行一院制,任期五年。國會可提前解散,大選須在國會解散后三個月內舉行。年滿21歲的新加坡公民都有投票權。國會議員分為民選議員、非選區議員和官委議員。其中民選議員從全國12個單選區和15個集選區(2011年大選)中由公民選舉產生。集選區候選人以3∼6人一組參選,其中至少一人是馬來族、印度族或其他少數種族。同組候選人必須同屬一個政黨,或均為無黨派者,並作為一個整體競選。非選區議員從得票率最高的反對黨未當選候選人中任命,最多不超過6名,從而確保國會中有非執政黨的代表。官委議員由總統根據國會特別遴選委員會的推薦任命,任期兩年半,以反映獨立和無黨派人士意見。本屆國會2011年5月7日選舉產生,共有87名民選議員,其中人民行動黨81人,工人黨6人。

【政府】 本屆內閣於2011年5月21日就職。主要成員有: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及內政部長張志賢(Teo Chee Hean),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及人力部長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貿工部長林勛強(Lim Hng Kiang),總理公署部長林瑞生(Lim Swee Say),總理公署部長、內政部兼貿工部第二部長易華仁(S. Iswaran),新聞、通訊及藝術部長雅國(Yaacob Ibrahim),國家發展部長許文遠(Khaw Boon Wan),國防部長黃永宏(Ng Eng Hen),環境及水資源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nan),外交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衛生部長顏金勇(Gan Kim Yong),交通部長兼外交部第二部長呂德耀(Lui Tuck Yew),教育部長王瑞杰(Heng Swee Keat),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代部長兼新聞、通訊及藝術部政務部長陳振聲(Chan Chun Sing)。

政府網址:www.gov.sg。

【司法機構】設最高法院和總檢察署。最高法院由高庭和上訴庭組成。1994年,廢除上訴至英國樞密院的規定,確定最高法院上訴庭為終審法庭。最高法院大法官由總理推薦、總統委任。大法官陳錫強(Chan Sek Keong),總檢察長桑德萊什·麥農(Sundaresh Menon)。

【政黨】已注冊的政黨共24個。主要有:

(1)人民行動黨(The People’s Action Party):執政黨。1954年11月由李光耀等人發起成立。黨的綱領是維護種族和諧,樹立國民歸屬感﹔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確保國會擁有多元種族代表,努力建立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會。人民行動黨從1959年至今一直保持執政黨地位。李光耀長期任該黨秘書長,1991年吳作棟接任。2004年12月,李顯龍接替吳作棟出任該黨秘書長。

(2)工人黨(The Worker’s Party):1957年11月創立。主張和平、非暴力的議會斗爭。1971年重建領導機構,提出廢除雇佣制,修改國內治安法,恢復言論和結社自由。近年來影響有所擴大。1981年起,在大選中數次贏得議席。2011年大選中獲6席。主席林瑞蓮(Lim Swee Lian),秘書長劉程強(Low Thia Khiang)。

【重要人物】 陳慶炎:總統。1940年2月生於新加坡,祖籍福建廈門。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學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科碩士、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數學博士,曾任國立大學數學系講師、國立大學校長、新加坡華僑銀行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歷任教育部政務部長、貿工部長、財政部長、教育部長、國防部長、副總理兼國防及國家安全統籌部長等職。2005年退休后任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主席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等。2011年9月就任總統,任期六年。

李顯龍:總理。1952年生於新加坡。1971年入伍,后獲獎學金赴英國深造,1974年獲英國劍橋大學數學一等榮譽學位和計算機優等文憑。1978年在美國堪薩斯州參加陸軍指揮和參謀培訓。1979年獲哈佛大學肯尼迪行政學院公共行政學碩士學位。回國后任武裝部隊參謀長兼聯合行動與策劃司長,1984年6月升准將軍銜。同年12月當選國會議員。歷任全國經濟委員會主席、貿工部代部長、貿工部長和副總理,先后兼任貿工部政務部長、國防部第二部長和金融管理局主席,2001年11月至2011年5月兼任財政部長。2004年8月任總理。2006年5月和2011年5月兩度連任。

(最近更新時間:2012年8月)

分享到:
(責編:李宇浩、張玉珂)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