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霧霾:吹散后去哪兒 空氣淨化器有用嗎--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問霧霾:吹散后去哪兒 空氣淨化器有用嗎

2013年01月16日04:3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近年來“罕見”的重污染天氣終於結束了,但市民們的討論還沒結束,“重污染天氣會不會導致肺癌”、“應急方案還有沒有完善的空間”……霧霾天氣仍然給大家留下了很多困惑和疑問。昨日,新京報收集了12個讀者最關心的跟重污染有關的問題,並盡可能找到有關部門負責人或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回答。

  【問氣象】

  1.霧霾被吹散后去哪兒了?

  馬學款:對於大范圍的霧或者霾的天氣,要消散,主要靠冷空氣所帶來的風的平流作用。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大氣層很淺的層次,擾動很明顯時,除了水平方面的流動還有垂直方向的擴散,所以整個濃度明顯會被稀釋。大氣本身也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一些污染物有物理化學反應、沉降、分解。通過沉降,比如雨水、雪,會降到陸面或者海洋中。

  2.霧和霾能通過自我調節消散嗎?

  張金良:霧和霾比較大,氣象條件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時候,很多大氣污染物,特別是PM2.5會長期滯留在低空,就是人類活動的范圍內,所以是不能夠完全擴散掉或者過濾掉的。

  3.PM2.5瞬間濃度和均值應參考哪個?

  潘小川:瞬間濃度非常高,可能會給人體帶來急性危害。比如倫敦煙霧事件就是這種情況。而一般的污染長期暴露,帶給人的危害會是慢性的。

  【問健康】

  4.重污染真的會導致肺癌嗎?

  潘小川:這個不敢隨便說。目前沒有科學依據証明霧霾天和肺癌具有因果聯系。但大概三四十年前,就有初步研究發現,重污染地區肺癌的發病率是相對高的,而且被污染的空氣中,可能會含有致癌物質。但這些都只是可能性,並不是嚴謹的証據。

  5.“PM2.5一年致死8000人”是真的嗎?

  潘小川:不是這個意思。研究報告所指四個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超額死亡人數為8572人,第一,這個數字並不是指統計意義上的真正死亡8572人,而是一個統計學模型的預測和推演,體現的是理論上的風險性和可能性。

  第二,我們所說PM2.5是否超標、爆表,要看日均濃度是多少,也就是一天24小時。但實際上,人不可能24小時暴露在室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內。我們這個推演甚至是按照年均值來算的,也就是如果一年365天都暴露在PM2.5超標的環境下,可能會增加8000多人的死亡風險。這種情況在實際生活中發生的幾率很小。

  6.在重污染天氣裡暴露多久危害身體?

  黃薇:目前,研究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時機並不成熟,因為缺乏長期監測的數據。我們也和政府部門交流過,並且提出了20年以上的研究計劃。

  潘小川:很難說。目前PM2.5的新國標是日均濃度75,如果短期接觸這個濃度的3到4倍,可能會有危害。

  7.空氣淨化器有用嗎?

  謝輝:可以使用空氣淨化器,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另外,可以在自家陽台、露台、室內多種植綠植,比如綠蘿、萬年青、虎皮蘭等綠色冠葉類植物,這些植物葉片較大,吸附能力相對較強。

  【問部門】

  8.為何有的企業停產有的減排?

  市環保局相關人士:不同企業有著不同的工藝流程,並以此制定不同的減排方法。有的企業,直接停產帶來的損失相對較小,因此選擇停產﹔有的企業,如果停止生產線,損失會很大,或需要很長時間的准備,因此,會採取臨時的高效防污措施。“減排的經濟負擔由企業自己承擔。”

  北京市某建材水泥企業的相關負責人:改善空氣質量,企業也有責任,但因為生產線由很多環節組成,不是說停馬上就能停的,所以工廠會根據不同的工藝進行減排。據介紹,各高排放企業根據環保局的應急方案,依據自己的工藝流程制定相應的減排細則,上報給環保部門。重污染日發生時,企業根據其已獲批的細則採取相應的減排措施。

  9.污染天能否“單雙號”限行?

  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網上“重度污染日北京將啟動單雙號限行措施”的說法只是專家建議,目前並沒有實施。

  昨日,濟南市緊急下發八條措施應對重污染天氣,其中要求從16日開始,公務用車和社會車輛實行單雙號行駛。

  北京2010年年底出台的治堵28條明確提出,遇有惡劣天氣、重大活動、重要節日等可能引發嚴重交通擁堵情況,適時採取重點交通擁堵路段高峰時段機動車單雙號行駛措施。

  但何為“適時”,哪些路段被歸入“重點交通擁堵路段”,尚未明確。

  針對惡劣天氣採取單雙號限行,有交通專家擔心不易操作,因為發布這樣一項重大的限行措施,一定要提前數天甚至一周對公眾進行告知,但不知道以目前的氣象監測預報水平,是否能在提前數天的情況下,准確判斷實行單雙號限行當天的氣象狀況。

  10.應急方案執行力度可否加大?

  王庚辰:從環境治理的角度看,100%停工更好,但是城市生產活動要進行,不可能所有的都停了,所以,這其中各種利害關系要全面協調和考慮。

  謝紹東:應急方案只是臨時性的,有效性也不一定高,因為別人不一定能認識到臨時措施的重要性,應該事前就形成一個規章制度,誰不執行就追究誰的責任,有處罰措施會更好。

  【問自己】

  11.哪些行為產生PM2.5最多?

  王庚辰:其實,減排基本上是工業減排,生產企業是大頭。同時,環保節能減排也是公眾參與的事業。說得通俗一點,每個人都有義務進行減排。雖然從減排的總量來看,個人行為的減排佔的份額很小,但是每個人都要有意識。

  就個人而言,產生PM2.5的污染大頭是開車。此外,一些家用電器耗能也是比較多的。

  12.市民個人應如何減排?

  謝紹東:要出去活動的話,最好選擇公共交通,這是最有效的方式。飲食方面,少吃燒烤,尤其是露天燒烤,這個對城市空氣污染比較大。第三,不要亂扔垃圾,垃圾會引起揚塵。再一個,盡量不要抽煙,尤其在公共場所。此外,平時應該養成節能的習慣。

  【答題者】

  ●馬學款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

  ●張金良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潘小川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黃 薇 北大前沿交叉學科研究員環境與健康中心研究員

  ●謝 輝 市衛生局疾控處處長

  ●王庚辰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謝紹東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鄧琦 金煜 溫薷 湯? 魏銘言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