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劉辰瑤)記者15日從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國調辦”)獲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干線沿線排污口目前全部關閉,36個控制斷面水質已全部達到《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規劃》要求的水質標准。
據了解,在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開工時,沿線江蘇、山東兩省大多數工業和城市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南水北調輸水干線和支流水質大多為五類或劣五類,黃河以南36個控制斷面中僅1個斷面水質達標,南四湖、東平湖污染嚴重,主要指標超標10∼180倍,被一些專家視為流域治污“世界第一難”。
2010年6月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關於進一步深化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工作的通知》也專門要求,“輸水干線或設計洪水位淹沒線內不得設置排污口,原來排污口應在2012年底前全部拆除”。
為此,江蘇省“十一五”以來,已累計關停沿線化工企業800多家。山東省對於環境容量飽和的區域,禁止新增排污總量的項目建設,嚴格控制新上造紙、化工、釀造等重污染行業項目。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和沿線省、市的共同努力下,東線沿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濃度均較規劃實施前削減80%以上,入河總量基本達到或接近目標控制要求。
目前,輸水干線排污口全部關閉,深化東線治污的措施全面發力。東線全線首次消滅不達標斷面,實現36個控制斷面水質全部達標,輸水干線水質基本達到規劃確定的水質目標,為東線通水創造了條件。(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