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信天游唱響黃土地--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英文版信天游唱響黃土地

2013年01月14日14:13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英文版信天游唱響黃土地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王夏蓉):提起陝北民歌,每個中國人或多或少都會哼幾句,但是您是否聽過用英語唱的陝北民歌?帶洋味兒的信天游,聽起來是什麼感覺呢?前不久,西安音樂學院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陝北民歌譯介作品音樂會,西安音樂學院的師生們用英語演繹黃土高坡上的愛恨情仇。

  《趕牲靈》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一首陝北民歌,不過仔細聽,演唱的語言用的是英語,演唱者是西安音樂學院的學生。從2009年開始,西安音樂學院開始致力於陝北民歌的翻譯工作,並於當年10月召開了第一屆陝北民歌譯介全國學術研討會。用英語來唱陝北民歌,這個念頭源於西安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安寧教授的特色辦學理念:“我們也是音樂教育學校,要教育我們的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術理論和技能,了解本國的音樂文化和傳統,在這個基礎上應該走出陝西,走向全國,或者說在國際上能夠產生一點影響。”

  法國人陸浩洋是西安音樂學院教師的家屬,他曾用法語唱過《南泥灣》,雖然已經不記得歌詞,但他表示那種美好的感覺令他印象深刻,“他們當時是請我幫忙來做這件事情的。於是我們就開始排練,這首歌很美,整個過程我都很愉快。”

  陝北民歌很美,它唱的是陝北老百姓真實的生活、朴素的情感,打上了深深的黃土地文化烙印,然而要讓完全不了解黃土地文化的外國人准確地理解歌詞中的情感並不是容易的事。在電視劇《走西口》的片尾曲中有一句歌詞“拆了炕頭頭,也拆不散你和我”。西安音樂學院基礎部外語教研室主任緱斌將它翻譯為:The sky may fall apart,but never shall you and I. 如果再翻成漢語的話意思是:縱使天塌下來,你我也不分開。這似乎與原歌詞的表達有些出入,為什麼要這麼翻譯呢?緱斌解釋說:“我還有一個理念:從言到意到神。言意俱得是最好的,有時候不能兼得,那我就拋棄‘言’我得‘意’,我甚至有時候可以連言意都不要,追求的是神、精神,是內涵。對一個農村婦女來講,炕被人砸了,鍋被人砸了,這可以說是生活中遇到的最嚴重的狀況,無疑就是天塌下來了。所以這有情感在裡面。”

  另外,比較難處理的地方還有歌詞中的方言、一些並無實際意義的襯詞,還有起興的文學手法。對這些困難,緱斌老師並沒有簡單地把漢語翻譯成英語:“首先中國的有些文化附載詞,是中國文化特有的東西,我們能保留的盡量保留。另外一個困難就是受音樂的限制,你有時候很難放得開。我們平時也許把這句話脫離音樂,我會譯得比較長一些,甚至帶些從句譯起來會舒服些。所以就是你既要省,既要能入進去,又要符合英語詩歌文化的規范。”

  目前,百余首陝北民歌已被翻譯為英、法、德、意、日、韓、阿等語言。西安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安寧坦言,目前還不能說陝北民歌的翻譯工作已經獲得成功,但是他對這條道路充滿信心:“從學校的角度,我們的老師要把他的研究和翻譯進一步往前推,不能淺嘗輒止,不能停留在目前的水平。(效果如何)目前還是需要實踐檢驗的,所以我不能說它是完全成功的,但是畢竟走了這一步,我還是充分肯定它的。”

  用英語唱陝北民歌,雖然目前效果如何還有待實踐檢驗,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陝北民歌的傳承者們必將沿著這條路孜孜不倦地探索,老一輩陝北民歌藝術家王向榮表示,“和用陝北話唱比當然是有一定距離的,(但)這是一個折中的辦法,隻有這樣才能走出去。我支持這種做法,但要做到盡善盡美需要一個過程,或許還要幾代人去完成。”

  多麼美的歌聲!當我們用漢語唱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剪羊毛》、《老黑奴》等世界經典民歌時,真心希望有一天外國朋友們也能隨口唱起中國人的歌,用他們熟悉的語言感受中華民族的真性情。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