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粵門檻難降 華媒望高考能真正突破戶籍障礙--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京滬粵門檻難降 華媒望高考能真正突破戶籍障礙

2012年12月31日13: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截至今天,包括京滬粵在內的14省區市已先后劃定各自的“門檻”。海外媒體對此問題予以持續關注,評論認為,北京、上海和廣州,對異地生源,仍設置了重重門檻,希望中國高考可以真正突破戶籍障礙,各地教育做到公平對待。

  香港《文匯報》文章《異地高考 京滬粵未撤門坎》稱,被認為方案出台難度最大的“北上廣”三地,30日陸續出台相關政策。三地均要求隨遷子女父母在當地繳納社保,北京、上海還將為隨遷子女父母設定其他門坎。

  台灣《聯合報》文章稱,大陸各大學招生對本地生與外地生採取不同標准。三大都會區“北上廣”近日分別宣布將實施改革,允許在本地居住一定年份的外地生,可以“異地考試”﹔但資源最多的北京,仍將范圍限制在技職體系,顯示改革艱難。

  英國BBC中文網文章稱,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地推出旨在放寬外地務工人員子女異地高考的規定。新的規定雖有所放寬,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仍未能與本地生同等待遇。一些本地生家長也表示憂慮,認為人數眾多的外地生搶佔了本已資源緊張、名額有限的中高考教育,放開隨遷子女異地考試會激化矛盾。

  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北上廣異地高考依舊難》稱,作為戶籍制度的一個“衍生品”,中國大批隨遷子女難以實現就地高考,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公平性問題。

  文章稱,在外來人員集中的北京、上海和廣州,對准予參加當地高考的異地生源,仍設置了重重門檻限制。部分地區目前公布的異地高考條件較為苛刻,對大多數外地生源來說,就地高考仍遙不可及。

  文章稱,異地高考被認為將有力地促進教育公平,但對於外來人口集中的區域而言,在大量考生流入之后,將面臨著資源調配的壓力與承載能力的考驗。盡管北上廣的異地高考方案被批為“保守”,設置的門檻並不低,但各地出台的政策,應是在教育資源情況和外來務工子弟入學需求之間做出了艱難的平衡,同時也照顧了當地人對教育資源競爭的恐懼。

  文章稱,在現行戶籍制度成為阻礙人口市民化進程的障礙之下,被稱作戶籍改革“破冰”之舉的異地高考,畢竟跨出了較具實質性的一步,被視為教育改革的進步表現。外界也表示,在各地前期過渡階段結束后,希望中國高考可以真正突破戶籍障礙,各地教育做到公平對待。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