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常紅)中國社會科學院今日發布2012年《公共服務藍皮書》指出,要把公眾對基本公共服務要素的關注度作為改善民生的晴雨表,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的群眾關注度最高。
藍皮書指出,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對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了要求,《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繪就了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未來發展的藍圖,要“以開展全國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綜合評價為重要手段,制定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案”,“開展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並向國務院提交評估報告,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可見,績效評價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迫切、重要且關鍵的一環。
藍皮書指出,要把公眾對基本公共服務要素的關注度作為改善民生的晴雨表。基本公共服務關注度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九大基本公共服務的關注順序(由高至低)為: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公共安全、基礎教育、城市環境、公共交通、文化體育、公職服務,其中前三項佔比近六成。公眾對基本公共服務要素的關注度反映了公眾在公共服務要素方面的需求程度。2011年與2012年兩次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公共服務各要素關注度的趨勢總體一致,但存在細微差別。社保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均是公眾最關注的前三項,其關注度遠高於其他幾個要素,而文化體育和公職服務的關注度則較低。但公眾最關注的公共服務要素有所變化,2011年公眾最關注的是住房保障,2012年公眾最關注的是社保就業。
基本公共服務關注度調查的實踐意義在於為進一步明確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工作方向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當前公共服務面臨的難題就是公共服務產品的投放方向和供給結構不夠明晰。需求決定供給,公共服務產品的需求決定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因此,調查和研究公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程度和關注程度是明確供給結構的關鍵。關注度調查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調查結果客觀反映了公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和關注程度。調查數據將對政府的公共服務決策起到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