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報報道泉州市個別充氣站液化氣摻二甲醚牟利,引起市領導重視,全市燃氣市場專項檢查隨即展開。其間,共取締181個“黑氣點”,立案查處5起,行政拘留“黑氣點”經營者5人,並將以“非法經營罪”對另外5名“黑氣點”經營者追究刑責(詳見本報12月3日6版、12月18日5版相關報道)。昨日,記者從市安委會獲悉,泉州市出台方案嚴查小型餐飲場所燃氣安全,將取締經營條件不達標的餐飲戶。
餐飲店用氣隱患多
連日來,記者走訪市區美食街、霞淮街、東美路等地的一些小餐飲場所發現,一些大排檔、火鍋店仍存在使用過期燃氣瓶、灶具連接的橡皮管老化嚴重等問題。特別是一些路邊火鍋店,消費者更像是在安全隱患中吃著火鍋唱著歌。
昨晚8時,市區東美路一家火鍋店內坐滿客人。記者看到,每張餐桌的中間都是簡單挖開一個圓洞,放置了一個爐具,桌子底下則放置著一小罐的液化氣。用來連接燃具的膠管部分出現龜裂跡象,與燃氣灶連接處也只是用鋼絲纏繞箍緊,氣體極易發生泄漏。一些顧客甚至將煙頭隨意扔到地上,讓人為之捏了一把汗。
由於天氣漸冷,一些餐飲店為更好地保暖,大都門窗緊閉,空氣流通性較差。在霞淮街一家火鍋店裡,十幾平方米大的地方,擺放著七八個液化氣鋼瓶。擁擠的空間內,空氣難以正常流通,夾雜著一股“煤氣味”。
走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餐飲店裡的液化氣罐新舊不一,擺放也比較雜亂。一些液化氣罐罐體上鏽跡斑斑,開關閥上布滿油污,耷拉在地上的膠管受損老化……
取締不達標餐飲店
此次方案對使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人工煤氣等燃氣的小型餐飲場所進行了明確規定。凡存在以下情形的,將依法取締:相關証照不全的﹔使用可重復充裝的燃氣鋼瓶(含灶具與氣瓶一體的可充裝燃氣鋼瓶)作為火鍋熱源的﹔當灶具等用氣設備設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時,未安裝機械通風、燃氣泄漏報警儀、自動切換等連鎖控制裝置和泄爆裝置的﹔液化石油氣瓶組氣化站的瓶裝間設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
近期開展專項檢查
據悉,近期各部門將開展小型餐飲場所燃氣安全專項治理檢查工作。凡達不到以下要求的,要立即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處罰:使用瓶裝壓縮天然氣、使用液化石油氣作為氣源以及採取單瓶供應形式的,都應當符合《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燃具與管道的連接軟管應使用燃氣專用軟管並安裝牢固,軟管長度不得超長並應定期更換﹔軟管不得穿越牆壁、窗戶和門﹔用氣場所應當安裝燃氣泄漏安全保護裝置和干粉滅火器等消防器材﹔應當使用取得燃氣經營許可証的供應企業提供的燃氣鋼瓶,不得使用無警示標簽、無充裝標識、過期或者報廢的鋼瓶﹔從業人員經安全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企業負責人、從業人員要定期參加安全教育培訓,掌握燃氣的危害性及防爆措施﹔應與燃氣經營單位簽訂安全供氣合同,每次購氣后留存購氣憑証,購氣憑証應准確記載鋼瓶注冊登記代碼等。(張曉明 許文龍)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