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兩極,非此即彼,這樣的思維定式,深刻影響著人們看待問題、評價人物。處於輿論風頭浪尖的官員,不同輿論場的反響,可能大相徑庭。雷政富不雅視頻被曝光后,對他的口碑評價,微博輿論“洗黑”的居多,他的同事和朋友,對他則盡可能在“洗白”,突出其“閃光點”。
有人稱其“淫官”“貪官”﹔有人說他有想法、有經濟頭腦,比較注重從政形象。據傳,有建筑商向雷行賄100萬,雷主動將這筆錢上交廉政辦公室﹔墊江縣后來用這100萬建了一所希望小學。(11月26日《東方早報》)
一段視頻,一筆贓款,可以毀掉一個官員前程﹔一件感人的善舉,可以成就一個官員的美名。按說,這都是正常現象。就雷政富來說,不雅視頻表明他不適合從政,裙帶關系導致經濟問題,表明他已經涉嫌犯罪。面對陷入輿論漩渦的他,搬出他上繳過賄款﹔修過幾條路,百姓對此有過好評,以此來“洗白”這位區委書記,這樣的言論更需要警惕。
“問題官員”不等於他們在工作崗位上沒有任何貢獻。雷政富其貌不揚,能讓上司看順眼,其工作能力不應太差。能一路升遷,沒有點“政績”怕也說不過去。但是正如博友所言:“當官本就是為人民辦事的,不要覺得自己做好事就是施舍,那是分內之事。但即使做一件壞事,都不應該再坐在這個職位上。手中有權力,一件壞事的效應更惡劣”。
中國不缺有能力的人,也不缺有能力的官員,缺的是有效的監督機制以及對制度的有效執行。對問題官員的客觀評價要改變“完善”或“完惡”的兩極評價傳統,這樣的“口碑”才更趨於理性和真實。(劉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