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4月,國家計委、外貿部派遣經濟貿易考察組赴香港、澳門進行實地考察。考察組回到廣州后,向習仲勛等廣東省領導介紹了考察情況,並建議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積極發展建筑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等產業。廣東省領導大膽解放思想,向考察組提出了一些建議。
考察組回京后,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港澳經濟考察報告》,提出把靠近港澳的寶安、珠海劃為出口基地,用三五年的努力,建設成具有相當水平的對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同胞的游覽區。
這個建議得到中央和國務院的肯定和贊同,習仲勛和廣東省委迅速行動,落實中央指示。由此,創辦經濟特區的歷程開始了。 -
在新中國體育史上,中國女排數十年團結拼搏的身影成為幾代國人共同的成長記憶。她們所締造的“女排精神”早已超出體育范疇,成為激勵國家前行、民族奮進的重要力量源泉。
1981年,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的身份,赴日本參加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女排姑娘們不負眾望,在前6輪的比賽中,高歌猛進,一路告捷,取得了全勝的驕人戰績。11月16日,最后一場比賽,中國隊對陣日本隊。第五局,在0:4不利形勢下,女排姑娘咬緊牙關,全力以赴,很快將比分追平。最后一刻,有“鐵榔頭”之稱的郎平騰空躍起,一記重扣,中國隊以17:15取得最后的勝利。
這是中國女排首次榮膺世界冠軍,也是中國在三大球運動中首個世界冠軍。全國人民激動萬分,人們聚集在天安門廣場,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第二天,《人民日報》用整個頭版慶祝中國女排的勝利,並發出“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號召。中國女排由此成為中國人的模范和驕傲,更是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騰飛的象征。
乘著勝利的東風,帶著全國人民的期盼,女排姑娘再接再厲,鑄造了五連冠的輝煌。有人曾寫道:“在那個年代,再沒有比女排酣暢淋漓的扣球更能讓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的事了。” -
1962年,蘭考縣遭受最嚴重的自然災害。這一年,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了歷史的最低水平。, 平均畝產隻有43斤,全縣36萬人,災民近20萬。
就是在這樣的關口,焦裕祿接受黨的委派帶病來到條件“最苦、最累、最難”的蘭考擔任縣委書記。面對重災,焦裕祿向黨組織表達了決心:“不改變蘭考面貌,我決不離開!”
為了改變蘭考縣的面貌,他帶領全縣干部和人民向嚴重的自然災害展開了頑強的斗爭。到蘭考縣的第二天他就下鄉了解災情,從一個大隊到另一個大隊,挨家挨戶了解情況。回到縣委后,他對大家說:“蘭考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我就不信我們征服不了這個困難。”
在焦裕祿倡議和領導下,大家堅定地樹立起自力更生,消滅“三害”的雄心。不久,一個改造蘭考大自然的藍圖制定出來了,目標是在三五年內,取得治沙、治水、治鹼的基本勝利,改變蘭考的面貌。
焦裕祿時刻牢記毛主席的教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他下決心首先把蘭考縣的情況摸透。於是,他組治了一支“三害”調查隊,在全縣展開了大規模的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查研究工作。
-
朝鮮停戰以后,國際局勢有所緩和,新中國的國際威望逐步上升。從1953年起,新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經濟建設。在這種新形勢下,黨中央要求在外交方面展開積極地活動和斗爭,為國內建設創造更有利的國際和平環境。
發展同亞非國家的友好合作和睦鄰關系是新中國外交的重要方面。1953年12月,在同印度的談判中,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印度方面的贊同。他說:“新中國成立后就確立了處理中印兩國關系的原則,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的原則。”
1954年4月,這五項原則正式寫入雙方達成的《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的序言中。由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新中國登上國際舞台,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檢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我國對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共同接受的處理國際關系的准則。
-
中國在近代歷史上曾被認為是一個貧油國。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石油勘探和開發。1959年9月,鑽探人員在東北鬆遼盆地找到工業性油流,這標志著一個偉大油田的誕生。時值國慶10周年前夕,這個新油田被命名為“大慶油田”。
10月,玉門油田的勞動模范王進喜作為觀禮團代表來到北京。他看到,由於缺油,首都的公共汽車上都背著笨重的煤氣包。作為一名石油工人,他心裡很不是滋味。聽說鬆遼發現了特大油田,他立即請纓去大慶。
1960年2月,經中央批准,石油工業部從全國抽調幾十個優秀鑽井隊、幾千名科技人員、工人和7萬余噸器材、設備,加上當年退伍的3萬名軍人,組成一支4萬人的石油勘探大軍,進駐大慶油田核心地帶——薩爾圖。
在艱苦的條件下,隊員們沒有退縮。他們知道,大慶油田承擔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歷史責任。4月11日,一場石油大會戰拉開序幕。
-
1949年12月,毛主席啟程前往莫斯科,既是為了中蘇結盟,同時也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爭取外援。毛澤東在訪蘇期間參觀了斯大林汽車廠,當看到一輛接一輛的汽車駛下裝配線時,當即決定新中國也要有這樣的汽車工廠。
當時,蘇聯專家曾表示,中國的第一個汽車制造廠,應像蘇聯的斯大林汽車廠一樣,放在首都或首都附近,國內許多人也有相同的想法。但主管全國經濟工作的陳雲認為,北京附近無法在近期解決生產汽車所必需的鋼鐵、木材以及電力等原材料,運輸也成問題。經過反復討論,陳雲最后把目光鎖定在了位於吉林腹地的中心城市長春。1951年1月3日,在長春建廠的建議獲得中央批准。
到了1956年初,汽車已經進入最后試制階段,如何命名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在政治局會議上,朱老總說:“既然我們的部隊叫解放軍,那麼我們生產的汽車也就叫‘解放’吧。”就這樣,在毛澤東的贊同和支持下, 中國人自己生產的首型汽車有了這個響當當的名字——“解放”。
1956年7月13日是一個改變中國汽車工業歷史的日子,由中國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輛汽車——CA10型解放牌卡車緩緩駛下了裝配線。
-
雷鋒,湖南省望城縣人。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兒童時代他飽嘗舊社會苦難,解放后,他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勤奮學習,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小學畢業后,雷鋒響應黨的號召,毅然選擇留在農村。在鄉政府,雷鋒當過通信員﹔在縣委,他干過公務員﹔在農場,他做過拖拉機手﹔他以甘當“螺絲釘”的精神,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1957年2月,雷鋒為了支援國家建設,報名到鞍鋼作了一名推土機手。他不顧自己個頭矮小,要求駕駛能多干活的重型推土機﹔利用休班時間義務參加煉鋼﹔冒著嚴寒率先跳入水泥漿裡進行攪拌﹔在苫布不夠用的情況下,把自己的棉被拿出來遮擋,以免工廠的水泥淋雨……
在短短1年多的工作中,他三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五次被評為標兵,十八次被評為紅旗手,還獲得了“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稱號。
面對榮譽,雷鋒沒有驕傲,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一滴水隻有放進大海裡才能永遠不干,一個人隻有當他自己和集體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
-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曾告誡全黨:“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
毛澤東的這些話不幸而言中。新中國誕生后不久,一些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黨員干部,以為革命勝利,大功告成,開始貪圖享受起來。1951年秋,在為支援抗美援朝而開展的增產節約運動中,各地都發現了大量驚人的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現象。劉青山、張子善就是這樣的典型。
劉青山、張子善二人利用職權,盜用機場建筑款、救濟水災的造船貸款、治河款、以及克扣地方糧、干部家屬救濟糧、民工供應糧等總計達舊幣171億元。
二人的的犯罪事實觸目驚心,不久,華北局向中央報告了劉青山、張子善二人的嚴重犯罪情況,引起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高度重視。
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制裁。 -
新中國成立后,正當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恢復經濟、發展生產而奮斗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剛剛誕生的新中國面臨外部侵略的嚴重威脅。美國隨即派兵進行武裝干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美國的反應不僅針對朝鮮,也針對中國。趁朝鮮戰爭之機,美國直接插手台灣問題,派遣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
美國的行徑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阻撓了中國統一的進程。6月28日,毛澤東庄嚴宣告:“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准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舋。”
面對“聯合國軍”的入侵,10月1日當天的深夜,金日成向中國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請求。形勢萬分火急,中共中央的領導人緊急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朝鮮面臨的嚴重局勢和中國出兵朝鮮的問題。在毛澤東主持下,中央政治局經過數天討論,毅然決定出兵朝鮮
從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起,不怕犧牲、敢於斗爭,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三八線,最終迫使美國不得不謀求談判。抗美援朝的勝利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
-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廣大新解放區尚未進行土地改革。因此繼續推進土地改革,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最重要的經濟政策之一。1950年6月,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全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中心任務,是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要完成這一中心任務,一個首要的條件就是繼續完成全國農村土地改革這一民主革命的歷史任務。在隨后召開的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劉少奇作了《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就土改的目的意義方針政策作了全面的闡述。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3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命令,正式頒布該法律。由此新中國的土地改革拉開了帷幕。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歷史變遷,從這一年冬天開始,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各個新解放區開展起來。
農民的熱情使得土改進展十分順利,到1952年秋,全國土地改革基本結束,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
土地改革的勝利完成,從根本上鏟除了中國封建制度的根基,也極大的激發了中國億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
國民黨政府潰逃后留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當時的上海,經濟已成崩潰之勢,一大批不法投機商趁機興風作浪,市場連續出現多次大的物價波動,引起社會極大的動蕩不安。
有些人對共產黨管理經濟的能力表示懷疑,他們說“共產黨在軍事上得了滿分,在政治上是八十分,在經濟上恐怕要得零分”。面對這種嚴峻的經濟形勢,黨中央把這一重任交給了陳雲。1949年7月,以陳雲為主任的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一成立,便立即投入平抑物價和統一財經工作的戰斗。
上海剛解放不久,人民幣就遭到投機商頑強阻擊。陳雲代中央起草了致華東財委的電報,決定首先以強硬的手段,在上海給投機勢力以迎頭痛擊。
新中國一成立,陳雲就嗅到了暴風雨來臨的氣息。他致電毛澤東,預計近期內物價將“有劇烈跳躍之可能”。果然,幾天后,投機資本全面出動,搶購棉紗、大米、煤炭等緊缺物資,“兩白一黑”市價暴漲。
新中國的第一場經濟戰由此打響。 -
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天,蘇聯率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3日,中蘇兩國宣布正式建交並互派大使。在蘇聯帶動下,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相繼和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這對於打破帝國主義孤立新中國的圖謀,幫助新中國逐步登上世界舞台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12月6日,毛澤東乘專列離開北京前往蘇聯。12月16日,專列抵達莫斯科,受到蘇聯方面的熱烈歡迎。當天下午6點,斯大林在克裡姆林宮會見毛澤東。斯大林和毛澤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有影響的人物,又各自領導著一個偉大的國家。他們的首次會面,為世界所矚目。
在訂立新約的問題上,雙方相持了近半個月。正在這時,英國通訊社放風說,毛澤東被斯大林軟禁起來了。為回擊西方謠言,毛澤東在1950年1月2日發表了一個答塔斯社記者問,明確指出他訪蘇的首要目的就是解決中蘇條約問題。西方國家制造的意在挑撥中蘇關系的謠言,促使斯大林改變了觀點,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斯大林終於同意簽訂中蘇新條約。
1950年1月20日,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抵達莫斯科,隨后雙方就簽訂新約和協定問題舉行正式談判。根據斯大林和毛澤東商定的基本精神,雙方很快就內容達成一致。
-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會議決議一致通過,接受《共同綱領》為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當天下午2時55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沿著城樓西側的古磚梯道拾級而上,登上天安門城樓。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了一個舊時代的終結和一個新時代的開端。正是從這一時刻開始,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篇章,中華人民共和國這艘巨輪將滿載著民族的希望起航!
在本期《開國大典》漫畫中,有三處毛主席的歷史原聲,帶您跨越70年回首新中國成立那一刻的自豪!
新中國成立第二天,發生了什麼?敬請期待下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