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初心【2】

——“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纪事

李春雷
2017年09月27日04: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一镇之长

  拿口镇,是廖俊波主政的第一块试验田。1998年9月,他被任命为党委副书记、镇长。

  拿口镇位于邵武城东36公里,当时刚刚遭受一场百年不遇的水灾,房屋倒塌严重,3800余人无家可归。

  大灾过后,当务之急是建房。红砖紧俏,当地个体户借机抬价,砖价比过去高出两倍。面对汹汹歪风,他通过组织,马上联系,用火车从外地调运红砖数十车皮。

  外地红砖“入赘”,骤然稳定市场。短短时间,建造楼房102座。春节之前,全部灾民迁入新居。

  农民收入偏低。他深层调整农产结构,推广种植烟叶,倡导多养鳗鱼。两年之内,烟叶种植面积由1000亩扩大到6000亩,鳗鱼养殖水面达到1000亩,使全镇农民收入平均提升近千元。

  小镇财政寡淡。他充分调研后,果断改革财税体制,对镇属电站和集体竹山进行重新竞争承包,使镇财政每年增收70余万元。

  在此期间,廖俊波最大的贡献,是创建工业园。

  乡镇建造工业园,整个南平市前所未有。但他经过反复考察,决定打破这个先例!

  首先规划600亩的园区平台,总体设计,分批开发。针对具有当地资源优势的竹木加工、工艺品、竹炭、矿产加工等行业,进行重点招商。

  经过几年深情呵护,热情服务,这个工业园竟然迅速发展起来。他离任之时,已经落户企业27家,工业税收达到260万元。

  正是这个工业园,使拿口镇一跃成为邵武市名列前茅的经济强镇!

  在拿口镇,谈起廖俊波,人们总要说到一条路。

  拿口镇由两个乡镇合并而成。原朱坊乡的20多个村庄地处偏僻,没有一条硬化公路,致使1.3万村民苦不堪言。但通村公路不在国家计划之列,没有政策资金补助。

  一条路,关乎一方土地的未来,更关系到两个片区群众的和谐发展。必须修筑这条民心路!

  但问题接踵而至:修柏油路,还是水泥路?

  全路总长19.6公里、宽7米,柏油路需要400万元,但寿命较短;水泥路则需要600万元,如果质量保证,可使用20年。

  他,果断选择后者!

  困难,困难,党委解困,政府克难!

  除了镇政府自筹和贷款,资金还有不小缺口。他捐出一个月工资,动员全乡干部和教师捐款,并游说当地企业家赞助,四处奔波,苦苦“化缘”。

  终于,筑路资金基本凑足。

  他日夜值守现场,协调监督施工质量。

  铺路的石子大多从河中捞出,粘满泥沙,他主张对石子们统一洗澡。现场工程师嘲笑他多此一举。

  他是物理老师出身,明白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凝结物之间的杂质容易产生裂缝。这些微裂纹,虽然肉眼难辨,却是质量隐患。

  于是,在他的严正坚持下,工人用高压水枪对全部石料进行细细冲洗。

  2000年12月26日,公路终于通车。

  当天上午,数百名群众自发涌向乡政府,敲锣打鼓,点鞭放炮。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十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和老婆婆,从家里拿出铁锅和脸盆,用铁勺拼命地敲击着,高喊着,脸上全是笑容和泪水。

  霎时间,他泪流满面。

  对共产党的干部来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动力?什么是目标?

  这就是目标!这就是动力!

  17年过去了,这条公路至今未曾损坏,仍然在坦坦荡荡、结结实实、日日夜夜地为这片土地服务着……

(责编:冯人綦、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