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英国《路透社》2月6日发表文章称,中国5日发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拉美社》近日称,中国今年年初承诺将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其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增大了对粮食供应的压力。中国发布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敦促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台湾“中央社”日前报道,中共中央一号文件5日发布,首次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写进文件名,凸显大陆农业政策的变化。
英国《路透社》报道称,“随着农民纷纷进城打工,中国已放宽允许农民流转土地的规定,以促进发展更高效的大规模农业经营主体。”事实上,不少外媒都注意到了此次中国在农村政策方面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受访专家: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
在中国的经济比重中,中国农业占比10%左右,作为关系到国家民生的一大产业,中国农业解决了14亿人口的饮食大问题。在中国的经济政策当中,农业政策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回顾近7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至2013年的主题分别是水利、农业科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4年2016年连续三年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文件名。同时,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首次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首次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写进文件名。
中国农业改革自突破人民公社制度,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中国农业发展至今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缺乏引导导致部分农产品阶段性过剩,高质量农产品供给不足;其次是,农业生态问题突出,比如焚烧秸秆、土地退化、土壤污染等;第三是农业竞争力不足,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农产品竞争力跟不上;最后是局限于传统产业,产业链较短,价值链较低等。
2017年出台的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一号文件,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解决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主要围绕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
在中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做到质量兴农,结合当前的农业产业链、全球价值链、互联网,结合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改革;提高我国农牧业产品数量的同时,还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要打出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增加附加值。在不影响环境保护的情况下,要保证我国现有的农田、农地、牧场、渔业等方面的高质量环境,学会做增减法,这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调整。(翟灯文整理)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