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遭今冬最强重污染天气 环保部派13个督察组紧急应对

2016年12月15日17: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韩章云 摄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环境保护部15日在北京发布消息说,16日至21日,中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发生一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23个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连续4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将达到空气污染最高级别预警响应标准。这也将是今年入冬以来中国出现的持续时间最长、污染程度最严重的一次大范围空气污染过程。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同京津冀及周边省级环境监测中心发布预报,预计16日至21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发生一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廊坊、衡水、唐山、沧州市,山西省太原、临汾、晋中、运城市,山东省德州、聊城、菏泽市,河南省郑州、濮阳、新乡、安阳、焦作、鹤壁市等23个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连续4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现2天以上的严重污染。河南省开封市,山西省吕梁、长治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泰安、莱芜、滨州市等9个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连续3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现1天严重污染。

  环境保护部官员表示,本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其中中国有23个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连续4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达到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级别,9个城市达到启动空气污染橙色预警级别。

  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对记者表示,已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函,要求各地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切实落实各项减排措施,缓解重污染天气影响,最大限度保障民众健康。

  环境保护部官员表示,将派出13个督查组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严厉打击企业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加大重点企业及燃煤设施的监督检查力度,落实机动车限行等措施,保障各项应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提醒公众做好健康防护措施,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减少污染排放。

  今年12月份以来,京津冀等地空气污染过程频发,分析原因,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对记者表示,今年入冬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如京津冀地区湿度明显偏高,地面风速明显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尤其是进入12月以来,冷空气活动强度弱、频率低,大气污染扩散能力降低。预计本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北方地区将有一次大范围天气回暖过程,气温回升幅度较大,预报显示中国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一次持续性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完)

(责编:王吉全、崔东)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