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校使用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 教育部门表态

吕春荣

2016年12月14日08: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上海多校使用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 教育部门表态

  日前,上海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推出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男孩危机”也由此再成热门话题。

  日前,该教材主编,上海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校长尤睿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教材并非旨在破解“男孩危机”,而是希望学校能通过教材设计,更多关注男生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些要素。

  尤睿透露,目前,上海静安区多所学校都在使用该教材。对此,当地教育部门表示支持探索。

  图为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小男子汉》。网络截图

  教材主编:多所学校使用《小小男子汉》教材

  12月7日,《小小男子汉》新书发布会在上海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举行,这本书被誉为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

  为何推出该教材?此前,该教材主编,上海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校长尤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等众多因素影响下,男生的健康成长备受关注,寻找‘小小男子汉’也成了一个社会话题,本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该教材如何产生?日前,尤睿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学校开展男生教育比较早,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于是,静安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便根据他们所提供的一些经验,组织各个学校的心理教育指导老师,最终共同研发出此教材。

  当前,该教材使用情况如何?尤睿透露,静安区各学校很注重课程共享,当前,不只他们学校在使用该教材,静安区的其他一些学校也都在使用。不过,虽然多个学校都在使用这本教材,但会根据自身情况落实教学工作,诸如有些学校开设了“男孩班”。

  资料图:湖南卫视《真正男子汉》节目现场。

  为破“男孩危机”?主编回应:旨在培养“男子汉”

  记者注意到,此教材一经推出,便引发舆论关于“男孩危机”的讨论。对此,有支持者认为,《小小男子汉》是培养男子汉的有益尝试。也有反对者批评,所谓的“男孩危机”正是对男孩个性的“解放”,男女都趋向多样化的性格模式,没有什么不好的。另有专家指出,“男孩危机”理应受重视,但切勿去放大。

  尤睿表示,靠一本书改变一种现象是不现实的,此教材也只是想给男孩子们提供相关的信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了解自己,知道如何面对成长中的困惑。同时,还希望学校能通过教材设计,更多关注男孩成长过程中一些不容忽视的要素。

  此外,培养“男子汉”也是该教材推出的一大目的。尤睿表示,他们学校很早便开展了男生教育课程,设立了“父子课堂”,意在让父亲这一角色介入男孩的成长教育,并希望男孩能从其父亲身上更多地了解“什么是男子汉”。

  尤睿也指出,其实,静安区也有一些学校专门开展女生教育,相关部门也会根据这些学校的经验,研发相关的教材。

  图为开设男孩班的上海市第八中学。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当地教育部门:支持学校做相关探索

  针对上海闸北第三中心小学的做法,日前,静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教育局支持学校做相关的探索。

  记者也注意到,在男生教育方面,上海一些学校确实做了许多探索,除推男生性别教材、设“父子课堂”外,此前,上海八中还获批成立了男子高中班,当时也引发舆论热议。(吕春荣)

(责编:申亚欣、曾伟)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