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科学院研究显示—— 我国每年食物浪费相当逾3000万人口粮
我国的食物浪费现象到底有多严重?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几乎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餐饮协会保守估计,2010年我国餐饮业至少产生2100亿元食物浪费。不过,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课题组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我们在北京、上海、拉萨、成都4个城市开展了历时100余天的调研,包括366家餐馆、6983个餐桌样本,完成访谈750余人次,消费者调查问卷7482份,称量3.2万余道菜品,累计称重10万余次。”11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华环保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减少食物浪费——可持续食物供应链与消费端多方平台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升魁研究员向记者介绍了其有关食物浪费的国家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
当前,粮食危机与食物浪费现象一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作为我们的食物来源,农业使用了70%的淡水资源和30%的全球能源,占用了33%的土地,产生了20%的温室气体。即便如此,全世界依然有九分之一的人口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供给。”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农业与食品专员于鑫说。
“人类一直在做加法,运用技术创新、更多地使用化石能源以及其他各种要素,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于鑫说,这也同时带来了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30年我们可能需要两个地球”。
而故事的另一面,却是全球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费掉。“约有13亿吨粮食在整个食物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被浪费掉了,这相当于每年投入农业生产的14亿公顷土地和2500亿立方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被白白浪费。”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徐捷说。
“为什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如此重视食物浪费问题?因为浪费造成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James Lomax说。“同时,如何处理浪费掉的食物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于鑫呼吁道,“我们不能只做加法,而需要在食物浪费上多做减法”。
为此,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12个目标规定,到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包括收获后的损失。2014年,欧盟启动了“地平线2020计划”,并于2015年设立“REFRESH”项目,以实现2025年食品浪费减少30%的目标。在亚洲,日本、尼泊尔、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家也成功开展了食育教育、“零饥饿”运动等。
在我国,除了著名的“光盘行动”,中科院地理所成升魁团队的研究成果也正在为减少我国食物浪费现象起到积极作用。他们调查发现,中小学校园餐的人均食物浪费量达到89.94克,不仅远高于大学食堂和职工食堂,更高于餐饮业平均水平。
成升魁团队根据这一情况提交的咨询报告,得到了高度重视并促成了北京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如深入田间地头劳动、亲自动手做饭等。今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成为了中华环保联合会、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驻华代表处联合开展“减少食物浪费,我们在行动”校园活动的第一站。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