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20多年 4个省份已取消 多地仍在观望
职称外语考试设立2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一刀切”“鸡肋”等质疑。今年3月中央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审;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全国至少已有4个省份取消了职称外语考试的硬性要求,多数地区和单位仍在等待观望。
现象
平均每年百万人报考
“如果凭资历与业务能力,我评副高肯定没问题,但就是卡在职称英语上了。”马俊说。职称评定的背后是收入与晋升,相比副高职称的同事,马俊每月的工资少近1000元。同时,职称低也曾多次制约了他的职务晋升。
全国职称外语考试,是我国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一道“硬杠杠”。除少数符合免考条件的群体外,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都需要通过相应等级的职称外语考试,才具备申报相应职称的前提条件。多年来,平均每年都有约百万人报考职称外语。
乱象
成为严重违纪重灾区
记者了解到,这项让不少人头痛的考试,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0年11月,随着全国企事业单位首次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原人事部出台《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提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须严格坚持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所规定的能力、业绩、相应的外语水平等基本任职条件。
在各省区市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试点基础上,原人事部规定从1999年开始,全国统一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或晋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取得相应职称外语统一考试合格证书。
作为职称评定“敲门砖”,职称外语考试成为部分机构与个人的摇钱树,滋生各种乱象。考前,各类“保过”培训信息满天飞,有的培训班甚至公开指导作弊;考中,代考、传送试题答案等舞弊行为屡禁不止;考后,掌握考生个人准确信息的机构声称可以“网上修改成绩”。湖南省人事考试院去年通报显示,两年内全省人事考试中存在严重违纪考生共3168名,其中职称外语考试就有1841人,成为严重违纪重灾区。
政策
4省明确不作统一要求
近年来,取消职称外语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明确对乡村教师、县级及以下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外语成绩不作刚性要求。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对职称外语考试不作统一要求。这项政策明确半年后,各地落实情况如何?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至少已有北京、广东、河南、山东4个省份和浙江温州出台政策,明确“职称外语不作统一要求”或“职称外语不作为职务评审必备条件”。此外,山西、江西、吉林长春、江苏常州等地提出,申报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资格不作职称外语要求。
记者致电北京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按照往年惯例,职称外语考试一般在12月报名,来年3月考试,“如何取消职称外语考试,目前还没有具体文件出台”。不过,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今年已取消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北京师大二附中体美处主任李伟说,学校组织教师申报职称时,已不需要提供职称外语的考试成绩了。
一位地方高校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中央已有明确政策,但目前职称评审中,他们仍然不敢轻易取消职称外语水平要求。因为现在教育部门与学校对教授级高级职称都有人数限制,符合条件人员远比职数多。
“在此背景下,职称外语考试相当于设定一道门槛,将外语水平不达标的一部分群体自动挡在评审之外。”这位负责人说,取消职称外语后,有限的职数如何评选分配将进一步成为难题。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说:“过去职称评审标准、程序要求都是全国统一的,现在中央规定‘由用人主体主导’,但对如何确定‘用人主体’、如何具体落实没有统一要求,因此多数省份仍在等待观望。”
据新华社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