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中任太原市委书记 吴政隆不再担任(图|简历)

2016年10月13日08: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王伟中任太原市委书记 吴政隆不再担任(图|简历)

  中国经济网太原10月12日综合报道 据山西太原日报消息,10月11日下午,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省委研究决定,吴政隆同志不再担任太原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王伟中同志任太原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据中国经济网地方党政领导人物库资料显示,王伟中曾任科技部副部长,吴政隆曾任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2014年9月,山西省委常委大规模调整,黄晓薇、吴政隆、孙绍骋、王伟中、付建华5人同时进入山西省委领导班子。其中,王伟中接替因违纪接受调查的聂春玉担任省委秘书长职务;吴政隆接替同样因违纪落马的陈川平担任太原市委书记。

  王伟中简历

  王伟中,男,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

  1987年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7年至1991年在水电部全国水资源办公室、水利部水资源司工作。

  1991年至1998年任国家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处长、处长、司长助理,1995年在美国能源部国家气候变化研究办公室作访问分析家。

  1998年至2001年任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科学技术部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代主任、主任(副局级),1998年评为研究员。

  2001年至2006年任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正局级);2004年至2006年挂职任云南省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6年至2010年任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司长;2006年获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2010年4月起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14年9月任山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2016年10月任山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太原市委书记。

  吴政隆简历

  吴政隆,男,汉族,1964年11月生,江苏高淳人,大学,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1984年太原机械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1987年兵器工业部民品办公室、综合计划处干部(1984.09—1985.02内蒙古第一机器制造厂实习)

  1987—1988年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副主任科员

  1988—1990年机械电子工业部综合计划司主任科员

  1990—1993年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办公厅秘书

  1993—1996年机械工业部办公厅副处级秘书

  1996—1998年机械工业部办公厅正处级秘书

  1998—1999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正处级秘书(1996.12—1998.1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系投资管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1999—1999年国家机械工业局、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

  1999—2002年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2—2003年重庆市万州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代理区长

  2003—2007年重庆市万州区委副书记、区长(2005.06—2005.0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第四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学习)

  2007—2011年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2009.09—2009.11中央党校第四十六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11—2011年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万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兼)

  2011—2013年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

  2013—2013.11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万州区委书记

  2013.11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2014年9月,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2016年10月,山西省委常委

  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市三次党代会代表,三届市委委员,市二届、三届人大代表

(彭博)

(责编:龚仪(实习生)、申亚欣)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