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图们10月12日电(记者 仝宗莉)今日下午,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吉林行活动北线记者团一行来到图们市美丽的图们江畔,探访了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第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展馆采用古典、现代、宫廷的理念设计,由展馆、主楼、传习所三个部分构成,带有淳朴民族气息的建筑风格。
进入一楼公用大厅,米黄色的吊顶显示出高雅的宫廷格调。展馆内,身着朝鲜族民族盛装的解说员向参观来宾鞠躬致敬。
一楼展厅的核心是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农乐舞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10月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唯一进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类项目。一根数码柱贯穿一、二楼展厅,形状酷似一座丰碑,象征着中国朝鲜族的民族精神之柱。数码柱三面粘贴着6600张朝鲜族农乐舞和民俗照片,这6600张照片又分别拼成三张民族风情浓郁的舞蹈大图片。
数码柱正面,利用28个显示屏构成的超大型屏幕,随着朝鲜族民乐的响起,长鼓舞、荡秋千、传统服装、饰品、饮食等画面一齐翩然而至,令人心生向往。
据介绍,展览馆分为两层10个展区,包括朝鲜族民间舞蹈、传统乐器制作技艺、传统音乐、传统文学故事、传统工艺以及朝鲜族民间体育和游戏、民族礼仪、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授、传习体验区域等板块。目前,已有包括农乐舞、长鼓舞、鹤舞等在内的8大门类71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驻展馆,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17项、省级41项、州级5项、市级7项。
如果说一楼展厅舞乐风情是一个五彩的世界,那么二楼展厅则把参观者领进古老的回忆。朝鲜族服饰展柜,素净、淡雅的朝鲜族传统服饰,色彩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因而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这种传统民族服饰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才多艺的朝鲜族人民用智慧结晶缔造了绚丽多姿的朝鲜族文化,也为多样性的中华文明增添了独特朝鲜族魅力。随着社会发展,朝鲜族原来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正在悄然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正在退出我们的生活。相信朝鲜族非遗馆中的内容会不断丰富,让朝鲜族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