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习近平主席的“G20时间”

一个自信的大国阔步走向世界【2】

本报记者  杜尚泽  胡泽曦
2016年09月08日04:5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4日下午3时许 G20峰会开幕式

  拨开前行迷雾 阐明中国方案

  杭州汇聚天下宾朋,世界主要经济体无一缺席。他们为友谊而来、为发展而来、为世界经济的未来而来。

  会场顶端,黛青色的圆形吊灯,典雅中透出温润光亮。每位领导人面前,“中国风”的卷轴平整铺开,静待各方合力书写新的全球故事。

  这是世界走到又一个关键当口下的一次G20峰会——

  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世界经济如何“开源”?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各国经济社会如何“承压”?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国际经济合作如何“重振”?

  深层次变革正在酝酿,全球发展困局亟待破题。从中国经验出发,习近平主席主张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自圣彼得堡峰会初次亮相G20峰会,习近平主席为这个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带来的中国方案,始终超越全球市场短期的起起伏伏,致力为世界经济行稳致远出谋划策。

  2016年,G20“中国年”,主席国引领会议走向、影响峰会成败,责任更为艰巨。习近平主席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更深刻系统阐述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打造创新型世界经济,方向更清晰。杭州,一座因创新而活力迸发的城市。峰会前后,走访阿里巴巴写入多国领导人的活动日程。专注“创新”的中国探索,给G20决策者带来启示。全球创新呼唤各国合作,G20拥有作为空间: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为世界经济增长谋动力;坚持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空间。

  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声音更响亮。“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在世界经济复苏持续乏力的背景下,部分经济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逐步加剧,一些国家筑堤拦坝。大国责任总是显现在艰难险阻处。面对逆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声音和实践。远见决定高度,行动决定结果。习近平主席强调,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打造联动型世界经济,路径更明确。历史演进到今天,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成为现实。国家的发展同全球的增长形成联动效应,才能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习近平主席着眼当前国际经济合作痛点难点,为各国联动发展进一步厘清思路:继续加强政策协调,减少负面外溢效应,共同维护金融稳定,提振市场信心。

  打造包容型世界经济,行动更坚决。杭州峰会一个鲜明特色,是把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投向所有人群,缩小各国发展鸿沟,使世界经济增长红利为各国人民所共享。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责任担当,也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据有关统计,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开幕式致辞,习近平主席用这个数字警示各方。

  为世界经济前景增加“确定性”和“方向感”,G20这个“关键少数”能够也应该发挥作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充分表明,G20建立起相互协作的伙伴关系,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传递信心、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驱动。

  “二十国集团承载着世界各国期待,使命重大。我们要努力把二十国集团建设好,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习近平主席心存长远。着眼于G20机制发展,他给出“四个倡议”——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一份充满针对性与前瞻性的开幕辞,让杭州峰会的方向为之明晰,一段集众智、聚合力的崭新航程由此开启。

  高瞻远瞩又务实有效的中国方案,总能激发最广泛共鸣。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可持续发展“说易行难”,中国推动杭州峰会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上制订行动计划,这是历史性的贡献。德国《世界报》透露,默克尔总理在峰会现场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让她感到非常满意的是,作为G20的轮值主席国,中国特别致力于结构性改革,以提振低迷的世界经济”。

  4日晚 晚宴、晚会

  别样的外交舞台 别样的中国讲述

  江南好,最美是杭州;杭州美,最怡是西湖。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也曾接待过无数贵宾佳朋,却从未像今日这般。此时,它汇聚了代表着全球2/3人口、近90%国内生产总值的G20领导人,汇聚了万千聚光灯。

  4日晚,领导人们走出会场,来到垂柳依依、星光璀璨的西子湖畔。习近平和彭丽媛以一场持续4个小时的中国文化盛宴,欢迎出席杭州峰会的外方代表团团长及所有嘉宾。

  这是中国故事的舞台,一次别样的中国讲述——

  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历史。晚宴现场,人们屏息凝听习近平主席在讲台上的致辞。千余字讲话,一半的篇幅留给了历史。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交往史,在杭州城内竟然俯拾皆是。

  这座城,这片湖,意大利教廷的使者利玛窦来过,印度非凡的诗人泰戈尔来过,南非伟大的总统曼德拉来过。今夜,它是沟通中国与世界、连接历史与未来的一座桥。

  “山站在那儿,高入云中,水在他的脚下,随风飘荡,好像请求他似的,但他高傲地不动。”意境如诗如画,习近平主席高声诵读泰戈尔关于西湖的诗句。

  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文化。国宴瓷、杭帮菜、丝竹乐,如果说漪园盛宴是中国雅文化的一次展示,那么西湖晚会则是一曲诗与画的欢歌、一出光与电的交响,一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

  美是真正的世界语言。看台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啧啧称赞,纷纷拍照留念,久久回味。当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遇到德彪西的“月光”,当发乎情止乎礼的“梁祝”触碰缠绵悱恻的“天鹅湖”,当淡香悠悠的茉莉花引出慷慨奔放的“欢乐颂”……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全球治理的磨合,首先要寻求文化的认同;全球治理的共识,也要从文化传统中探索沟通之道。

  这是外交关系的舞台,一次别样的“散步外交”“游船外交”——

  风轻云淡,烟波澹澹。晚宴前,习近平和彭丽媛同贵宾们一起,沿湖边小路漫步前行,边走边谈,笑语盈盈。

  晚宴后,他们一道乘船,来到西湖岳湖观看演出《最忆是杭州》。夜游西湖,如在一幅湖光山色的水墨画中行走。眺望远方,雷峰塔熠熠生辉,古老而现代的杭州城静谧祥和。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意境,领导人们切磋交流,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留下难忘回忆。

  此景此情,重温习近平主席在晚宴上的一席话,品读出更深刻的含义——

  “我们为了共同的使命而来”,“我们为了更紧密的伙伴关系而来”,“我们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而来”。

  “只要我们不畏浮云、极目远望,就能看到山明水秀、无处不美的景色。只要我们彼此包容、守望相助,就能无论晴时好、雨时奇,都坚定前行,共抵彼岸。”

  5日下午 G20峰会闭幕式、记者会

  标注历史高度 揭晓中国答案

  关于杭州峰会的两个疑问,在习近平主席宣布G20峰会闭幕的一刻,揭晓了中国答案。

  一个问题是,中国能否带领世界经济找到新的出路?

  这是中国首次担任G20主席国,是习近平主席首次主持G20峰会,它被形容为“中国历史上从未拥有如此巨大的政治构建空间”。尽管中国作为一再被证明、被赞誉,但阴云密布的大背景下,荆棘仿佛挡住了世界经济前行的路口。

  杭州峰会可以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形势最为复杂、面临挑战最为多元的一次峰会。中国迎难而上,一系列成果在G20历史上成为首创之举,明确了世界经济的前行方向,以丰硕的成果树立了新的G20标杆。

  行胜于言。

  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将成果落到实处,成为杭州峰会留给世界的一个鲜明印象。看看这份沉甸甸的答卷吧!

  贸易投资领域,峰会制定了两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一份是《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致力于扭转当前全球贸易疲软态势,一份是《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是世界范围内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

  发展领域,更是硕果累累。习近平主席总结峰会在这一领域的成果讲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第一次采取集体行动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

  世界情怀,天下胸襟。中国办会的独特视角,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国,也属于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

  “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期待犹在耳畔,G20的行动已经在路上。

  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G20“中国年”能够逆势突破、聚沙成塔,成为“丰收之年”?世界的追问,也为中国在当前国际事务中越来越频繁扮演的“桥梁”角色探寻奥秘。

  “丰收之年”源自聚焦问题的中国视野。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中国改革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的深层原因之一。肩负困难时刻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重任,中国将“问题导向”带入杭州峰会主题议题设置,为峰会拿出真正符合需求的公共产品奠定基础。“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切中世界经济病灶,鼓舞G20以战略远见和雄心携手合作。

  “丰收之年”源自以己率人的中国方式。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行之以躬,深耕细作——中国深入推进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杭州峰会通过结构性改革有关文件产生引领;中国发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方立场文件》,将落实发展议程同“十三五”规划有机对接,对G20制定类似行动计划产生推动。

  “丰收之年”源自开放包容的中国风格。不拒众流,方成江海。习近平主席在峰会期间介绍了中国的办会理念:“我们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外围对话,走进联合国,走进非盟总部,走进七十七国集团,走进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小岛国”。中国倾听各方利益诉求,对话覆盖了几乎所有联合国会员国。这一切,无不诠释“G20属于世界”的中国承诺,彰显“共同体意识”的哲学底色。

  站在世界经济前行的关键点上,站在中国和世界命运的交汇点上,杭州峰会向世界传递出虽困难重重,却依然珍视合作、携手发展、追求共享的人类精神,这不仅是世界经济复苏的财富,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财富。

  记者会上,习近平主席以一句诗结束讲话:“最忆是杭州,何日更重游”。韵味悠长。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8日 01 版)

(责编: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