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审计部门继续纠正“不到位”、梳理“好做法”——以审计推动国家重大政策落地

二季度,审计部门继续关注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及时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促进政令畅通,还对改革发展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举措加以总结完善,推动其形成新机制,确保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地
2016年第二季度,审计署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关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落实,审计了1077个单位1633个项目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扶贫任务落实、“放管服”改革、重大项目建设以及“营改增”试点推进等情况,涉及中央资金2036.54亿元。
“我们不仅关注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及时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促进政令畅通,还对改革发展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举措加以总结完善,推动其形成新制度新机制。”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成绩:
降低制度成本
解决资金闲置
今年以来,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推进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目前,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如何?
“通过审计发现,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是各地普遍采取的主要措施。”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说,比如,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餐饮业部分试点纳税人税负下降明显。海鸿达(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5月按缴纳营业税测算应纳税额为464.59万元,“营改增”试点后应纳增值税259.24万元,税负降低205.35万元,减税幅度为44.2%。
各地还重视通过加强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建设。以云南为例,2015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筹措新增专项扶贫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调整省级项目支出结构、清理沉淀资金,压缩不必要的专项资金,统筹优化财政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截至2016年6月末,云南省财政厅共下达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1亿元,比2015年全年下达金额还多出17.9亿元。
另外,有关部门和各地通过加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力度,及时解决资金闲置、项目推进缓慢、违规收费等问题。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17个省市的38个县区或部门已盘活扶贫资金6.07亿元,占闲置扶贫资金总额的72%;广东、黑龙江、吉林、深圳、宁波等地盘活90.74亿元财政存量资金用于发展急需等领域;四川省松潘县、重庆市云阳县及时退还违规摊派、收费资金72.64万元。
问题:
“放管服”衔接不利
重大项目进展缓慢
跟踪审计发现,部分地方和单位还存在一些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地方和单位财政资金统筹盘活不到位或清退不及时。审计公告显示,有27.05亿元财政存量资金未及时统筹使用或清理盘活,有1602万元土地纠纷保证金未及时清退给地方国土部门。
“有部分地区和单位扶贫工作中存在任务落实不到位、违规使用资金、项目推进慢和效果不佳等问题。”该负责人介绍说,比如,有433.47万元扶贫资金被违规套取或用于与扶贫任务无关的支出,9706.82万元扶贫资金闲置未及时发挥效益,27个扶贫项目效果不佳。
记者从审计公告中还发现,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存在行政权力“未放开、接不住、没管好”等问题。比如,在职责履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出口等环节,仍存在违规收费、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或重复收费,涉及资金2.01亿元。另外,部分行政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清理下放后未能有效承接。比如,2015年10月,国务院发文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审查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查”事项,但承接工作不到位。截至2016年6月末,河南省包括省本级在内的15个医疗统筹地区,尚未制定并公开医药机构服务协议管理办法,暂停了各类医药机构的申请受理,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25日,没有新的医药机构纳入协议管理,影响医保群众就医便利。
此外,审计显示一些重大项目存在建设进度慢、与相关规划或配套工程不衔接等问题。比如,2013年4月,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批复了陇西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计划投资6700万元,2014年建成。因陇西县人民政府推动征地拆迁工作不力、筹措建设资金不及时,项目直到2015年9月才开工,截至2016年6月仅完成投资3300万元。同时,由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陇西县每日有2500吨至3000吨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对策: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跟踪问题整改情况
审计发现的问题将如何处理?对此,7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抓好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项目落地,奖惩并举,对主动作为、工作有力的予以通报表扬,依规将沉淀两年以上的资金收回并调整使用到积极干事创业的地方去,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坚决问责。
“会议还明确,要抓紧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决纠正简政放权‘不愿’、懒政等行为,严查违规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打破部门利益,整合统筹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地发挥政策效应。”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
对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下一阶段的重点,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总结和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方面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的做法和经验;另一方面揭示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不到位的相关问题,并跟踪检查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通过发挥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加大推动深化改革力度。
“具体审计内容包括‘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情况;列入国家重大工程、相关国家战略规划和省级重点工程的项目,特别是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项目长期未落地的问题;相关地方和部门降税减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情况;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情况等。”该负责人介绍说。(记者 崔文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