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首部问责法规出台,剑指何处?

2016年07月17日23:29  来源: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党的95周岁生日献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彰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体现了党中央把从严治党的政治承诺转化为制度与行动的坚强意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而深化为全面从严治党,通过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条例》的出台,将党的十八大以来问责方面的实践创新成果固化为制度,将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确保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责任重于泰山,如果不督促党组织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督促党的领导干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就难以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条例》的制定,就是要通过实施强有力的问责,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切实担负起责任,把党的战斗力焕发出来,确保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首部问责方面的党内法规,解决管党治党突出问题的有力抓手

  提起问责方面的制度,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2009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据统计,在现有的500余部党内法规制度中,与问责相关的有119部,其中专门规定12部,包含问责内容的107部。

  然而,这些法规制度对事件、事故等行政问责规定多,没有突出坚持党的领导、紧扣全面从严治党,没有准确界定责任概念,没有体现权责对等,问责主体不明确、事项过于原则、方式不统一。《条例》首次全面聚焦党内问责,成为首部关于问责方面的基础性党内法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的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把问责作为管党治党利器,先后对山西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和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等严肃问责。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对4.5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作了责任追究。这些党内问责方面丰硕的工作成果为制定《条例》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支撑,推动问责制度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不断将实践创新成果固化为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开展了十轮巡视,在最近几次的巡视反馈中,可以发现巡视组对被巡视地区和单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维护党的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在《条例》的第六条中,恰恰就是以上述几个方面划分问责情形。这充分说明,十八届党中央通过巡视等手段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深化了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认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为解决目前管党治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了有力抓手。

  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从2015年下半年起,为落实党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中央纪委着手起草《条例》。在起草过程中,中央纪委坚持充分调研、反复论证。

  经中央批准,2016年5月18日,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共180余家单位对《条例》的意见建议。起草组在对意见逐条梳理、认真修稿后,形成《条例》送审稿。6月14日、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审议通过《条例》送审稿。

  通读《条例》可以发现,全文共13条,并不太长,注重简明使用,包括目的和依据,指导思想,问责原则,问责主体和对象,问责情形,问责方式,问责执行等。《条例》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有限目标,不贪大求全,突出重点作出规定,增强《条例》针对性和实效性。

  值得关注的是,《条例》对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及党的工作部门在问责中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使责任不仅落实到党委(党组),也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并强调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体现了细化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的要求,释放了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条例》对问责情形、问责程序等作了明确而原则的规定,目的是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紧密联系实际细化问责工作、制定实施办法、抓好贯彻落实留下余地。

  《条例》的另一个亮点是“终身问责”。第十条规定,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此外,根据第六条规定,对不敢问责的也要进行问责,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强化责任追究的坚定意志,决不能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使问责的利剑生锈,形成“破窗效应”。

  《条例》已经出台,问责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相信,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心系使命、扛起责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必将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政文”首发,本文有删节)(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姜洁)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责编:白宇)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