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
科学研判经济形势 增强信心 攻坚克难 促持续健康发展 推结构转型升级
张高丽出席
人民网北京7月12日电(记者 杨芳) 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做好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和企业家的看法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
会上,姚洋、高善文、刘洪玉等专家和沈阳机床、弘毅投资、优客工场的负责人分别围绕结构调整与需求管理、经济运行与风险、房地产市场、智能制造、转型发展、创业创新谈了观点。大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平稳,新经济、消费、服务业成为重要动力,经济转型初见成效,但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交织,需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李克强与大家深入交流。
李克强指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首先要科学把握形势。今年以来,面对困难增多、挑战严峻的国内外环境,通过实施有效的宏观政策,我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符合预期、结构向好。二季度经济延续了一季度平稳增长的态势,国内需求起到了顶梁柱作用,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各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新经济等快速发展,带动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00万人,一些传统企业也通过发展新技术新模式,走上升级发展新路,成绩实属不易。同时,也要对面临形势的复杂性有充分估计,世界经济和全球市场需求仍然低迷,国际环境中新的不确定因素仍在增加,后续影响难以预料。国内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深层次矛盾的解决还要一个过程和付出很大努力,下行压力还在持续,多重自然灾害也给经济运行和群众生活带来较大影响。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稳定宏观政策取向,加强相机调控和预调微调,积极防范和稳妥化解各类风险,通过促改革、调结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合理区间运行。
李克强说,要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稳中求进,依靠改革开放创新,适度扩大总需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针对市场主体期盼,着力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发挥好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推动“三去一降一补”落到实处。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和综合性措施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处理好去产能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平衡,创造条件实现富余人员转岗不下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更大激发市场活力,依托“互联网+”,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新动力成长,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结构,使新经济在优化供给、支撑增长、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释放新型城镇化带动扩大有效需求的潜力,加强防洪工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补上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短板,惠及人民群众,增强发展后劲。
李克强说,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机遇和困难并存,希望各位专家和企业家围绕国家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难点,多谋良策、多创实绩。各方面共同努力,时不我待、干字当头、攻坚克难,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刘延东、汪洋、马凯、杨晶、王勇参加座谈会。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