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塞“晋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共建“一带一路”再添动力

2016年06月20日10:31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 梁晓辉)当地时间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塞尔维亚的国事访问,中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多位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在此次中国国家元首时隔32年的访问中,中塞关系既实现加速,又收获“果实”。此访也为中塞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动力。

关系“晋级”:塞尔维亚“再创第一”

此访中,两国元首在会谈时一致决定,将中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关系再上新台阶。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陈玉荣指出,塞尔维亚2009年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首个战略合作伙伴。此次两国关系“晋级”,塞尔维亚成为中国在该地区第一个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可谓是“再创第一”。中塞关系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此访的最主要成果。

她进一步表示,在中塞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双方都支持彼此的核心关切,尤其是在科索沃问题和南海问题上,双方重申一致立场。“表明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塞在相互理解支持、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协作始终不变”,体现了中塞全天候朋友关系的意涵。

历史友谊:老朋友共同“收获果实”

“习近平此访还推动了中塞兄弟般友谊的进一步加深”,陈玉荣表示。

习近平访问第一站去到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在使馆被炸事件中英勇牺牲的3位烈士。按照两国规划,旧址之上将落成西巴尔干地区的首家中国文化中心。中心外的道路也被命名为“孔子大街”,广场被命名为“中塞友谊广场”。

陈玉荣表示,文化中心是两国合作在人文领域的具体成果,将有助于两国人民在文化、历史上的交流,加深两国友谊。她表示,习近平在访问前引用塞尔维亚的一句俗语:“朋友是时间的果实”。她认为,曾经中塞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友谊,今天中塞作为老朋友迎来“果实的收获”,两国人民交流必将不断向前进。

战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再添动力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此访的高频词。在与塞方多位领导人的会谈中,中塞双方同意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塞尔维亚国家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对接,把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指出,塞尔维亚是巴尔干地区的内陆国,渴望借由“一带一路”走向海洋。此次习近平访塞,双方签署了一系列互联互通的合作协议,涵盖包括“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在内的“五通”领域。王义桅认为,这既是塞方发展所需,也是落实“一带一路”的具体注脚,“为中塞加速共建‘一带一路’再添新动力”。(完)

(责编:刘一鸣(实习生)、刘军涛)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