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6月8日,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标识,以奔驰的列车和飘扬的丝绸为造型,融合中国铁路路徽、中国铁路英文缩写、快运班列英文字母等元素,以中国红、力量黑为主色调,凸显出中国铁路稳重、诚信、包容、负责和实力的品牌形象。
亚欧之间的物流通道主要包括海运、空运和陆运通道。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重庆至杜伊斯堡)成功开行以来,中欧班列凭借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综合优势,成为亚欧物流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来往于国内各地至欧洲的中欧班列正变得日益繁忙。2013、2014、2015年,开行中欧班列分别达到80、308、815列,年均增长219%。随着新的班列的开通和更多的城市参与进来,“一带一路”铁路运输通道的价值正不断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16个城市陆续开通了去往德国杜伊斯堡、汉堡、西班牙马德里等12个欧洲城市的集装箱班列,铺划运行线路39条,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700列以上。主要的线路包括成都至罗兹(蓉欧)、郑州至汉堡(郑欧)、武汉至波兰(汉新欧)、苏州至华沙(苏满欧)、义乌至马德里(义新欧)等。
中欧班列运行线已铺划西、中、东三条通道。具体而言,西部通道由中国中西部地区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中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中欧班列的开行,被视为铁轨上的“丝绸之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商贸版图因此重绘。大量的“中国制造”由此进入欧洲市场,法国的葡萄酒、西班牙的橄榄油、荷兰的牛肉也由此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
在“一带一路”宏伟构想的框架下,中欧班列不仅为中欧经贸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它还是一座连接中欧人员往来、增强相互了解的桥梁。沿线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因为有了中欧班列的开行正在提速。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