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脱贫考核(人民眼·精准脱贫考核)
甘肃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全程参与贫困县“大考”

甘肃省宕昌县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方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种植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图为宕昌县何家堡乡草坪子村专业养鸡合作社入股农民喜领合作社分红。 牟 健摄
甘肃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2015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结果,5月11日正式公布——
全省75个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18个被评定为优秀,其他57个为良好;考核贫困县党政正职149人,34人被评为优秀,其中县(市、区)委书记20人、县(市、区)长14人,其他115人为称职。
一如既往的是,甘肃把脱贫成效作为考评贫困县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贫困县领导干部“官帽”挂钩:2015年,8名县委书记、10名县长因上年度扶贫攻坚业绩突出分别被提拔重用、转任县委书记,3个县的6名党政主要领导因业绩“一般”被组织调整;今年,甘肃省委态度依然,将继续对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贫困县(市、区)党政正职予以提拔重用。
不同以往的是,引入第三方评估,全程参与并监督这次贫困县脱贫攻坚业绩“大考”。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我们的扶贫工作做得怎么样,不能自说自话,而要让第三方参与考核,这样的考核会更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3月的陇原,春天刚至。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带着客观公正之重托,第三方评估组兵分11路,对应着11组省委考核组,走遍75个贫困县,深入236个贫困乡、245个贫困村,随机抽取3962户贫困户,发放调查问卷表格1.6万多份,对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实施客观评估。
“第三只眼”看“大考”,看到的是怎样一幅脱贫攻坚图景?
关键词:公正
“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按照工作流程,第三方评估组同省委考核组一同赶赴地方,独立开展考核评估。每到一地,两组首先一起听取贫困县工作情况汇报。
3月1日上午,永登县县委书记魏旭昶汇报的一组数字,引起了省委第二考核组多名成员的注意。
2015年,永登县仅县级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就达1.072亿元。作为甘肃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之一,永登全年财政总收入4亿余元,扶贫资金投入就占到财政收入的26.53%,这在全省都较为罕见。这么多钱,是否真正花在了扶贫上?考核组对此提出质疑。
一份《永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县级资金投入汇总表》摆在了考核组面前,从几万元的村级文化广场建设资金到几十万元的自来水池建设资金,每笔支出都在总表里一一列支。“我们扶贫花的钱,每一分都要经得起核查。”魏旭昶表示。
仔细查阅汇总表列支项目,并同扶贫资金使用拨付凭证逐项比对,省委第二考核组认为,永登县2015年的大额财政资金,都花在了扶贫项目的建设上,既没有遗留“债务”,也没有留下财政“存款”。
“敢在省级考核中这样‘晒’,说明永登县在扶贫专项资金运用、落实方面有信心。”第三方评估组第二组组长、甘肃省农村经济管理总站站长雷耀武仔细翻阅《资金投入汇总表》,“在这份表格上,大小项目都一一登记。虽然我们不直接评估项目,但这可以为我们综合评价扶贫成效提供有力支撑。”
最终,永登县党政领导班子、县委书记、县长在这次“大考”中均获评优秀等次。
“此次考核按照6个环节组织实施,分别是县(市、区)自评、省直部门量化打分、脱贫农户评价、考核组考核、第三方评估、考核结果评定。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由省委组织部牵头、与省扶贫办联合考核,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全程参与。”甘肃省委组织部考核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第三方评估的机制设计,体现的是事中监督。第三方评估组参与考核的全部过程,而不是事后监督,且具有独立打分的功能,能够切切实实地影响贫困县考核的得分。这样的机制设计就是为了确保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我们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分管扶贫工作的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说,对贫困县的考核要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验证和监督作用,“第三方评估组的计分,按照一定比例直接计入考核最终得分,正是为了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第三方”选谁、怎么选,甘肃慎之又慎。从省市县非党政机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高校、科研院所等熟悉农村和扶贫工作的人员以及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等单位,抽调55人作为第三方评估人员,在考核前编组。
第三方评估的参与方式和具体职责如何?甘肃省扶贫办主任任燕顺介绍,主要通过抽样调查、实地核查、监督考核等方式,对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满意度、帮扶责任人帮扶满意度开展评估,对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进行客观评估。
关键词:随机
“什么都不用准备,是怎样就怎样”
“驻村工作帮扶队来过吗?你的帮扶负责人是谁?”
在平凉市华亭县马峡镇罗马寺村,省委第七考核组第三方评估组组员、媒体人胥廷辉追问村民李正国。
“来过我家,负责人是镇派出所的刘所长……”
“来了干啥?”胥廷辉一边翻着李正国家的“三本账”(脱贫计划进度账、脱贫措施办法账、脱贫帮扶责任账),一边问。
“给我说脱贫的政策,帮我申请补助,把款贷上了。”
“多长时间来一次?”
“有十几趟了。”
问完一遍,胥廷辉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将之前的问题打乱次序,换个方式再问了一遍。确认李正国两次回答内容一致,且与“三本账”记载内容一致,他才放心地在入户评估表上打了分数。
“这次考核评估对基层来说压力很大!以前考核,基层多多少少能打听到一点消息,提前做准备,心里能有个底。而这次,考核评估组到了市里随机抽取县区,到了县区随机抽乡镇,到了乡镇才抽村,最后到了村里去谁家也是现场抽取。”张掖市一位驻村干部感慨道。
为掌握真实情况,避免基层干部提前找群众打招呼、做工作,这次考核评估采取现场随机抽样。然而,“随机”并不随意——
“在未建档立卡户名单中抽取20户,你们再选5户,行不行?”
“不行!必须提供完整的名单,这样抽查才有意义。”
在某贫困县,第一天评估工作结束后,一名评估组成员就和当地干部争执不下。
原来,现场抽样时,建档立卡的脱贫户、贫困户名单,评估组可以在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里直接调取,但非贫困户的名单则需要当地提供。在第一天的考核评估中,这名评估组成员发现入户前拿到的村民花名册上名单不全。于是,评估组连夜开会,决定在工作会议上把这个情况当着考核组负责同志的面提出来。
当地干部表示,有的村组很分散,路太远,入户需要的时间较长,而一个县区评估时间只有一天,如果抽到远的村组,评估工作就难按时完成,因此建议缩小抽样范围。
评估组寸步不让:“即便抽到最远的村子,也得去。如果经过核实,群众确实不在家,我们可以再抽,但必须提供完整的非贫困户名单。”
最终结果是,当地必须提供完整的村民花名册供抽样。
在庆阳市庆城县,中午临时抽样后,评估组抽中了驿马镇瓦窑咀村、庆城镇东王塬村和蔡口集乡周家塬村3个点入户核查评估。
“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庆城县的一位乡干部问县委副书记毛鸿博。
“什么都不用准备,是怎样就怎样。”
评估组发现,为了迎接此次“大考”,许多基层干部考前也是做足了准备。定西市临洮县衙下集镇潘家集村的驻村帮扶干部侯刚回忆,“大考”前一个月,他一户户核对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计划制定、扶贫政策落实、人均可支配收支、贫困户家庭成员变动等信息,务求精准详实。
但此次第三方评估主要以抽样调查、实地核查为主,对于基层来说,除非考核评估已经开始,否则干部们不知道考些啥。“不知道你们评估是采取这种方式,我们准备了半天资料,工作量太大了,对考评‘早应对’‘早预防’却基本没用。”武威市的一位驻村干部向评估组“吐苦水”。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