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地位’与履行《加入议定书》第15条承诺义务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李克强总理6月13日中午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共见记者时十分明确地表示,“中国‘入世’后,在开放市场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履行了对世贸组织的承诺,现在欧盟等相关各方也应履行承诺。”
近一段时期以来,欧盟方面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声音又有所抬头。而这一问题的起源,是中国2001年“入世”时签署的《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简称《加入议定书》)。
根据相关条款,WTO成员方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国实行“特殊保障措施”和特殊的反倾销、反补贴政策。这也成为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的一大难题。然而按照《加入议定书》规定,“非市场经济国家”相关条款应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
“用法律专业术语讲,这个条款叫作‘落日条款’。也就是说,根据协议,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到2016年12月11日,这个条款都要自动终止。”在6月13日上午与默克尔的会谈中,李克强郑重说,“我是学法律的,请你理解,我不能说违背法律原则的话。我们需要在国际社会中尊重国际法、国际规则和由此制定的商业规则,这样才能使我们之间的合作在稳定的轨道上前进。”
“如果我们现在对这个条款还需要重新谈判,那我们是不是还要重新谈判关于中国加入WTO的问题?”李克强反问道。
会谈结束后,两位总理共见记者时,中国和德国两位记者的提问同样聚焦在这一议题。李克强在回答中重申,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这由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推进市场化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也已为世界公认。但履行《加入议定书》第15条承诺义务,包括中欧贸易摩擦,都是不同层面的问题,应该分开讨论。
“我和默克尔总理有一个共同认识,就是不能让我们之间的分歧‘失控’,更没有必要把一些贸易纠纷扩大化、复杂化。贸易摩擦在中德关系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讲到这里,李克强伸出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摆出了一个“很小”的手势,“我们可以坦诚相待、相向而行,不断凝聚共识,妥善解决摩擦,扩大我们的共同利益。”
他随即强调,中国不希望打贸易战,因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贸易战“对谁都不利”。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回答两国记者提问时明确表态:“我代表德方重申,我们很清楚记得当年作出的承诺,不会动摇。如果议定书第15条相关内容不能按时终止,对谁都没有好处。”
默克尔表示,欧盟委员会已经认清了自己的义务,正在努力提出解决方案。双方将在专业层面开展进一步会谈,找到符合WTO规则的解决方案。
她说:“德国愿推动欧盟委员会同中方加紧磋商,于年内取得结果。”(记者 储思琮)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