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味操场事件频发 学者:跑道标准应为强制标准

卢义杰

2016年06月12日08: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异味操场事件频发 学者:跑道标准应为强制标准

  塑胶跑道如何避免“合标不合格”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异味操场”事件发生后,有多名学者指出,“检测符合国家标准,但并不代表跑道无毒”。

  据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报道,拥有17年产品安全检测和化学品毒理评估经验的专业人士魏文峰表示,国标《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只有第4.2.2条对化学危害方面规定了检测要求,检测项目却并不多,只有苯、甲苯和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重金属(可溶性铅、可溶性镉、可溶性铬、可溶性汞)。他认为,这几种被限制的有害物质根本无法覆盖实际跑道可能散发的有害化学气体。

  魏文峰建议,应在施工完成后,对跑道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检测,主要检测空气中二硫化碳、氯化石蜡、甲苯、乙苯、二甲苯等物质含量是否超标,“是气体检测,不是塑胶颗粒的含量检测”。

  据记者了解,5月4日,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深圳市质检院、环境院等参与起草的《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控制标准》在深圳市正式试行。该标准主编、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任俊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深圳标准检测范围从国家规定的7种有害物质扩大到14种,还填补了国标中工程建设标准的缺失,从设计、选材、材料进场、施工等阶段进行全方位的标准制定,并增加了气味评定。

  据《南方教育时报》披露,气味评定的标准分为5级,1级为无气味,5级为有刺激性不适气味。合成材料面层现场空气气味评定等级应不大于2级,即有轻微气味。该标准还要求,合成材料面层施工严禁使用汽油及含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二氯甲烷等溶剂。

  任俊认为,应当在技术标准和行政法规中明确规定,相关施工现场禁止使用前述溶剂,“这些溶剂有很多环保的替代品,施工中之所以不用这些替代品,就是因为成本高”。

  任俊记者,现有国家标准某种程度上可以对有害物质进行限制,但没有跟上材料技术的发展。“化学添加剂的发展很快,很多人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一些廉价的有害物质,原来的标准就无法涵盖这些新的东西。”因此,有些跑道即便按照国家标准检验合格了,实际上味道还是很重。

  国标《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的主要起草人师建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一些厂家、工程承包商一味追求利益的市场竞争,也是导致现在“毒”跑道等问题频发的原因。同时,目前招标方式也存在漏洞,“2003年以前,招投标都会去工厂考察,看有没有施工能力、生产能力。但是后来就很少去厂家考察了,多是以各个公司的纸质文件为准”。

  监管同样面临难题。任俊说,国家标准中的产品标准是由质量监督机构、技术监督机构去管理的,工程建设标准则由建设部门管理。此外,“毒跑道”问题还涉及教育部门,甚至发改委、财政等部门,业主和管理部门也有监管责任,导致“大家都能管,但都没有认真对待”。

  现行国标为推荐标准而非强制标准,也受到一些学者诟病。在任俊看来,跑道的标准应当成为强制性标准,如果只是符合原来标准,不少企业就免责了,“即便有问题,因为不是强标,责任追究上也比较难”。

  “这么多群发事件,已经到了需要用标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任俊说。(记者 卢义杰)

(责编:盖琳(实习)、申亚欣)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