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措施给力 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取得良好效果

2016年05月27日08:2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政策措施给力 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取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水利部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发改农经[2015]488号)、《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水规计[2012]282号)、《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水规计[2012]283 号)等多项政策文件,从吸引民间投资的范围方式、扶持政策、权益保障、服务监管等方面作出规定,通过投资补助、财政贴息、价格机制、税费优惠等多种措施,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民间投资用于水利建设的投资比重不断扩大。据初步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民间投资用于水利建设资金964亿元左右,约为“十一五”期间5.4倍,非财政资金在水利建设投资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试点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15]1274号),选择黑龙江奋斗水库、广东韩江高陂水利枢纽、湖南莽山水库等12个项目作为第一批国家层面联系的试点,督促地方尽快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湖南莽山水库和广东韩江高陂水利枢纽2个试点项目已经完成引入社会资本工作,莽山水库工程总投资16.14亿元,通过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26亿元;广东韩江高陂水利枢纽采用BOT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19.56亿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32%;其他试点项目正在与社会资本方进行洽谈,部分已明确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操作方式等。

  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较好效果。早在2012年水利部就出台了《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水规计[2012]282号),对民间投资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等作出具体可操作规定,包括 民间资本可通过独资、合资、合作及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多种形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按规划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可以享受政府财政支持政策,享受当地政府规定的农田水利工程用地、用电优惠政策;民间资本通过建设、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方式依法获得的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和运行管理受国家法律保护等。近几年,民间投资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在提高水利建设水平和管理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如,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杨家沟农场采取PPP模式,由农场经营者出资200万元,政府补助80万元,建设高标准果树灌溉2000亩,取得了不错的实施效果。吉林白城市节水增粮行动项目采取PPP模式,财政投入500万元,受益农户自筹资金400万元,完成了电力配套工程建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建设形成特色产业。在水利部2012年印发实施《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有关政策措施带动下,一些社会投资参与水土保持建设,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积极培育山区特色产业,形成了江西赣南的脐橙、甘肃定西的马铃薯、河北冀东的板栗、安徽金寨的茶叶等一系列特色水土保持产业。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建设共增加林草植被面积2310万亩、坡改梯面积650万亩,增加粮食产能20405万公斤、年均每亩增收2887.6元、人均增收6.9万元,共吸收剩余劳动力109.08万人,促进脱贫19.65万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责编:盖琳(实习)、曾伟)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