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民间教育服务类网站“上大学网”再次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涉及16个省份。自2013年以来,该机构已累计公布5批共400多所虚假大学。网民认为,因违法成本低和监管不到位,虚假大学行骗已成产业链,骗人钱财,误人前途,其危害显而易见,期盼多部门联合执法,提高社会防范意识,铲除其生存土壤。
招摇撞骗肆无忌惮
“从真正意义上说,‘野鸡大学’有实体学校,只是学历不被承认。而虚假大学压根连实体学校都没有,只是利用网络虚假宣传招摇撞骗而已。”网友“夏雪”表示。
“有需求才有市场,不合法的需求制造了畸形的市场。”网友“张道营”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张亮闪的能拿出手的文凭就成了砸开就业门的敲门砖。有些人看到这种需求就动起了歪主意。
他还表示,极低的违法成本更是助长了虚假大学的嚣张气焰。花几千块钱,请设计师东拼西凑个网页,通过代理租个国外的服务器,一个假模假样却足够忽悠人的“大学”就开张了。没有校园,没有教师,没有图书馆,有的只是花几千甚至几百来办假证的“学生”。
网友“普沙岭”认为,监管的缺失也令虚假大学无惧曝光,换个马甲照样招摇撞骗。有网友指出,前三批公布的300多所“冒牌货”绝大多数已被打掉,可见从制度设计上给予虚假大学“毁灭性打击”,从技术角度封闭其生长渠道,并非难事。虚假大学屡禁不止,甚至“死灰复燃”,至少说明当前的治理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加强监管严厉打击
有网民表示,期待公安、教育、工商等多个部门积极履职,尽快与社会自发的曝光行动形成一股合力,整合治理打击的力量,惩治网络时代立体交叉式的犯罪,以提升造假诈骗的犯罪成本,尽早走出虚假大学“年年打年年有”,换个“马甲”继续骗的治理困境。
网友“吕晓勋”表示,对于公众而言,更在意的是相关部门是否会以虚假大学的曝光为契机,改进和完善预防、治理、监管模式。从做好正规高校名单的信息披露,方便公众查询,到严格域名注册、及时封杀网站,再到严厉打击涉嫌虚假宣传、无证经营、伪造学历公章等违法行为,职能部门可以有也应该有更主动的作为。网友“罗志敏”建议,教育、工商、公安部门应该划定明确的职责,监管此类事件。
还有网民表示,为了切断虚假大学打造的发证加认证造假链条,用人单位更要加强相关证书审核,让虚假大学的目标受众无利可图。
网友“敬一山”认为,呼吁监管部门严格公正执法是治标,铲除滋生假文凭需求的土壤才是治本。这有赖于教育制度、就业环境、文化理念方面的转型,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但眼下,面对这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文凭诈骗,互联网监管完全可以成为治理虚假大学的突破口。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