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创新发展

张天国 眭志辉 杨涛  张鹏

2016年05月23日08:02  来源:东部报刊
 
原标题:文化引领创新发展

羽毛球比赛.jpg

羽毛球比赛

  4月28日,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十七局四公司)机关组织开展了“打造新铁军 展示新作为”职工趣味运动会,由此拉开公司庆“五一”职工主题活动大幕。公司希望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为建设高品质受尊敬旗舰型企业做出新贡献。

  从中,我们看到了企业开展文化活动的激情,更看到了企业文化的活力与追求。

  “文化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根,是推动企业发展最核心的动力,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导航,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需要文化引导。”中铁十七局四公司领导表示,多年来,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通过实施企业形象工程、系统建设工程、央企责任工程,致力以文化凝聚内动力、激活创新力、塑造形象力,实现了“员工高素质、管理高境界、效益高水平、文化高品味”目标。

以人为本:走文化强企之路

  “企业无人则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要形成尊重人、温暖人、关心人、依靠人的良好氛围,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在中铁十七局四公司领导班子看来,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文化强企,才能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基于此,中铁十七局四公司积极建立科学的制度文化,大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始终坚持温馨的关爱文化。

  该公司先后制定出台了《项目经理考核评定分级管理暂行办法》、《优秀项目经理评选办法》、《内部科技专家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吸引人才、留才、育才、用才的制度措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公司还针对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从2002年开始,把每年接收的本科生一次性上岗补助费从1000元提高到10000元,并建立新员工弹性岗位津贴制度,切实让他们安心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技术人员的选拔与培养工作,该公司积极建立内部专家库,评选出的内部专家均享受技术津贴。同时,坚持召开科技评审会,积极表彰优秀科技人才;启动科技干部安居工程,集资分房优先考虑优秀青年;建立青年大学生人才档案,按照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专业爱好、性格特征等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设计发展路线。通过提高人才待遇,不断畅通纳才渠道,近两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主动与公司签约,为企业领先发展储备了大量人力资源。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仅有待遇留人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温馨的关爱文化来感情留心。”中铁十七局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着力通过提高人才的政治待遇,让员工不断进步,帮助他们在奉献企业的过程中实现好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以实绩衡量价值,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合适岗位,让中青年骨干挑大梁。运用结对子培养试点考核,导师带徒、定期培训等措施,量化岗位职责考核指标,为优秀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近年有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走上了不同的重要领导岗位和业务岗位,成为企业的技术尖刀和管理骨干。

提升素质:走文化育人之路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依靠大量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为此,中铁十七局四公司在下大力气引入人才的同时,把如何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使其思想理念和知识结构更加适合市场竞争需要,当作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进行解答。

  对于企业员工来讲,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增长才干,才能不断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才能更加有效地奉献企业,才能在推进企业发展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基于此,中铁十七局四公司党政工团积极联手,每年坚持对员工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是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

  同时,公司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送外培训、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公司要求员工一定要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观、爱岗钻研的责任观、敬业奉献的使命观,必须做到学习的进度快于企业发展的速度,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提高的速度要超过本职岗位需要的程度,依靠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成为政治上有追求、业务上有特长、事业上有成就的新一代高素质优秀员工。

  此外,公司由科技开发部、工程管理部、质量管理部、成本管理部组成联合考评小组,对大批新生代员工进行知识含金量考评,内容包括专业论文发表的多少、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的多少、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成本的多少、变更设计实现利润的多少等“四个多与少”,综合考评对企业贡献率的多与少,并以此作为个人获取荣誉、地位和经济利益的重要依据。公司还积极建立工地图书室、编辑出版内部杂志《四处人》和论文奖励机制,并根据不同时期确定不同专题举办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不断提高员工学习兴趣。

  可以说,通过一列积极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员工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同时也催生了大批科技成果和精品工程,打造了专业的品牌优势。例如,中铁十七局四公司担负施工的内昆铁路花土坡特大桥获得鲁班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奖;晋焦高速公路丹河特大石拱桥获得上海吉尼斯记录;沪蓉西薛湾隧道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合武大别山隧道荣膺鲁班奖。

典型示范:走文化铸魂之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铁十世局四公司始终坚持把树立先进典型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育人、铸魂的经常性工作来抓,努力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以此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该公司着力在挖掘典型上下功夫,在选树典型时,坚决避免基层“报”、机关“造”的倾向,切实做到调查研究到一线,了解情况到一线,收集材料到一线,真正把典型素材挖掘整理出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听取基层项目单位领导的意见,又看群众基础,切实做到选树的典型既具备时代特点、又有过硬的事迹,既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又有普遍指导意义,真正成为广大员工学习效仿的榜样。多年来,公司选树表彰的典型人物覆盖企业各行各业,如十大杰出女工、十大杰出青年、十大金牌工人、经营功臣、劳动模范等。

  “我们不仅积极挖掘典型,还坚持正确使用典型,客观评价典型。”中铁十局四公司领导介绍,公司不断强对典型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在工作中合理用好典型,经常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发奋进取,再创佳绩。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典型,克服那种“只当先进不进步,只戴红花不长钱”的现象,在晋职、晋级、住房、家属工作等方面向先进典型倾斜。

  立足客观评价典型,公司一旦发现在典型人物身上出现与其身份和平时工作表现不相适应的现象时,就及时针对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在彷徨迷茫中轻装上阵。同时,在有关会议上要求他人要理解典型、善待典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典型,更不能疏而远之。通过大量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使典型人物在工作中起到典型带头作用,而且员工群体学习效仿典型已经蔚然成风。

  近年来,中铁十七局四公司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强企、文化育人、文化铸魂,不仅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更有力地推进了企业跨越式发展。今天,他们正加速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核心竞争力,努力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文化支撑。

(责编:刘军涛)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