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古城保护与新城建设双赢(前沿调查)

——苏州的探索与实践

本报记者 王伟健

2016年05月15日06: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江苏苏州是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代表城市。在实践中,苏州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努力化解城市突出问题,实现了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双赢。苏州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为其他地区新城新区建设提供有益经验与借鉴。

  科学编制规划

  严格执行规划

  在30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苏州新城新区建设始终坚持科学编制规划、严格执行规划。

  规划先行。针对不同发展时期的问题与挑战,苏州先后编制了1986、1996、2007三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发展思路。在1986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针对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提出“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思路,开始建设西部新区。在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苏州抓住机遇建设(中新)苏州工业园区。1996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古城居中,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同步发展”,城市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象限都有山和水即“四角山水”的城市发展格局。2007版城市总体规划在姑苏区、吴中区等“五区组团发展”的空间格局下,针对土地、生态环境等资源约束,提出由外延拓展转向内涵增长的发展思路,确立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精明增长,重现“青山清水”的目标。

  规划即法。(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苏州新城新区建设的典型,坚持“规划即法”的原则,体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苏州工业园区北侧的苏虹路被誉为“世界500强产业走廊”,飞利浦、博世等1000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落户于此。大多数企业希望建立自己的专用物流通道,以方便货物快速进出,但因其与园区规划不相符合而被否决。正是因为在创立之初就编制了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建立了一系列刚性约束机制,苏州工业园区才实现了“一张规划图,管了二十年”。同时,规划引领也确保了园区建设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围绕区镇一体化发展,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0多亿元,实现了区域全面对接、全域覆盖,给广大居民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生态保护优先

  合理建设城市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需要严格执行规划,但基础是规划自身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新城新区建设规划如何做到科学合理?苏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徐克明认为,判断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需要优先考虑环境容量、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合理建设城市,使土地发挥最大效益、空间得到科学布局、资源得到最佳配置,等等。

  科学维系城市生态格局。在新城规划建设过程中,苏州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城市西侧保育太湖的发展思路,严格控制发展规模。正因如此,苏州30年来始终保持着“四角山水”的城市生态格局。同时,规划针对新城发展的需求、特点和条件,积极探索错位发展、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等多种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实现了古城与新城新区融合发展。

  合理配置城市发展资源。苏州高新区的发展,实现了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新区各个片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因此,规划明确各片区差异化定位和功能,达到了产业分工合作、组团间功能互补的目标。苏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副总规划师沈爱华介绍,在发展轨道交通方面,高新区从成本和实际需求出发,没有选择成本高昂、建成周期长的地铁,而是规划了6条有轨电车线路,并形成了有轨电车产业。正是通过合理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苏州高新区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道路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得到有效提升。

  推动集约发展

  实现转型升级

  苏州新城新区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中央要求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其中,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转变。苏州工业园区经过20多年开发建设,已走过大规模开发、高速度增长阶段,开始步入深度调整期、平稳增长期、转型加速期,发展的动力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集约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在2007版城市总体规划中,苏州已认识到土地、环境资源等约束,提出新区发展要从外延拓展向内涵增长转变。为此,苏州开展了划定开发边界、建设用地退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等工作,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基础上,优化土地利用,增加有效供给,推动集约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对湖西工业用地进行的一系列优化调整、高新区狮山路地区的改造就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徐克明介绍,当前,苏州市正在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转型升级,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增量递减”,最终实现“零增量”。

(责编:刘军涛)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