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舆情综述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国有7亿网民,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舆论场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广大网民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舆论认为,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各级干部走好群众路线、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指明了努力方向。网上的民意尽管不代表所有民意,却是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来源;网上群众工作尽管不能代替现实中的群众工作,却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路径。新形势下,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衡量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不断提高这项本领。
2 网上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互联网思维同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是完美契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以群众为基础的群众路线,这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互相相通。
海外网发文表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优良作风。在信息网络时代,群众就是网民,网民就是群众,群众路线该怎么走,通过什么渠道察民情知民意,群众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这是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与时俱进,为走好这条根本路线确立了正确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互联网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全球传播的新变局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特别是把互联网执政这个理念引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日常工作当中,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思路、新的创举。
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陈晓运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提出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是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创新和延伸,也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对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提升执政能力有非常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3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要理性看待网民情绪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需要党员干部理性看待网民意见,多些包容与耐心,明辨网上的各类观点、建议、意见,及时回应民情诉求和社会关切。
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推送文章称,网民的情绪是真实的表达,网上反映的问题,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不论是普遍性的还是个体性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不论是原汁原味的还是渲染放大的,都是客观存在的,都需要理性对待、认真倾听,积极地做好化解和引导工作。
中国网评论强调,对广大网民表达的情绪性意见,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强化正面引导,通过说在行的话、说在理的话,说贴心的话、说动情的话,说得体的话、说合适的话,说有见地的话、说有水平的话,运用“网言网语”来拉近和网民的距离,廓清纠正错误看法,化解网民情绪,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重要平台。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建议,领导干部要常上网,多关注网上民意的走向,多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而更重要的是能够听得进,坐得住,对一些过头的话、刺耳的话能用真心、真情去面对,多出出汗,红红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批评和建议中找出价值所在。对于民意中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好建议要善于消化,该解决的解决,该改进的改进,不拖拉,不推诿,不打马虎眼。从而汇集民智,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水准。
4 领导干部应以“六个及时”尊重网上民意
为了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六个及时”,即“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南方网评论员文章指出,“六个及时”旨在告诫我们要切实把对民意的尊重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快速上,而不能仅仅止步于口头上,停留于缓慢上。因为只有第一时间及时正视网民意见、快速回应网民关切,才能赢得网民理解、舒缓网民情绪,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人民网评论提醒道,对广大网民多一些包容和耐心,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六个及时”要求,不能凭一时冲动,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必须突出抓常抓长,建立健全应对网络舆情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格局,将“群众路线”请到网上,确保网民的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北京延庆文明网评论认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重视民意,特别是要重视网络渠道的民意,不仅要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更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按照“六个及时”要求,该吸纳的要及时吸纳,该帮助的要及时帮助,该宣介的要及时宣介,该廓清的要及时廓清,该化解的要及时化解,该引导的要及时引导,要通过主动作为、及时改进,让群众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怀的感觉。
5 网民点赞群众路线网络化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相关话题引发舆论热议,广大网民纷纷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经抽样统计发现,网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98%的网民认为,网络日益成为汇聚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群众路线网络化,正是我们党积极主动地适应网络时代、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值得点赞;89%的网民表示,党员干部要树牢“民到哪,我到哪”的意识,让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成为常态,成为习惯,这才是顺民心、解民忧的应有之义;78%的网民称,当前网民上网的热情高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日俱增,网络平台将更有利于反映社情民意,更有利于官方获悉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为老百姓谋求更多的实惠;65%的网民强调,党员干部要主动走进网络里,学会“以民为伴”,从民声中汲取执政智慧,从民意中检验工作实效,从民情中感怀为官之道;46%的网民建议,领导干部要把懂网络、用网络作为一项基本功和必修课,常上网看看,客观对待网民声音,及时回应网民关切。此外,还有17%的网民表达了其他观点。如有网友提醒道,新时期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克服“谈网色变”的恐惧症,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多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与群众沟通交流,听民意、察民情,协调做好网上和网下的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赢得群众支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郑光魁)
通过网络和群众走得更近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类网络相关服务也日益丰富完善,全国网民数量已上升至7亿,我们也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舆论场不仅成为群众发出自己声音的阵地,也是民众与党和政府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亲民、近民,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适应这种工作的需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通过网络和群众走得更近。
“闻弦歌而知雅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经常上网看看”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殷切期待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
既然在网络空间网民热情高涨,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加强与网民之间的坦诚沟通,将这股热情引导好、作用发挥好。另外,在大量的公共事务讨论中,网上都不乏真知灼见,有很多很好的建议,我们应该在决策体系中多听听网络民意。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多上网看看,多多倾听网民的建议,知道群众所需,群众所想,群众所盼,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党员领导干部“触网”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纷繁复杂的网络场景,这就要求我们的同志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及时地对网络上各类错误言论、错误看法进行引导和纠正。如果只是停留在“看网”的阶段,矛盾没有化解,事情没有解决,人民难说满意。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倾听、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还必须坚决同网络中各类散播谣言、恶意抹黑党和国家的行为斗争到底,从而建成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周韶钧)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