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在一些地方只是走过场

徐文秀

2016年04月26日08: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人民日报: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在一些地方只是走过场

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人民论坛)

现在,时不时听到一些基层抱怨,说平时很难见得到“上面干部”,往往内心有话无处说、有苦无人诉;有的则感叹座谈会一个又一个参加、意见表一张又一张填写,可反映的问题总是在路上打转转,提的意见总是被“冷处理”“软对待”。这些抱怨或有偏颇,但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思考。

想起30多年前的一则故事。1978年9月间,广东惠阳地区一位干部给时任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措辞尖刻的批评信,习仲勋同志很快回了信,表示诚恳接受他的意见,并委托省委一位书记到惠阳出差时同来信者面谈。习仲勋还表示,这封信写得好,还可以写得重一点。下面干部敢讲话,这是一种好风气。不要怕听刺耳的话,要鼓励支持下面干部说话。

事实上,上级机关或领导,经常注意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建议,是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并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同志曾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强调“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他生动地指出“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并对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作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

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是上级机关或领导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源头活水”,是防止和纠正工作偏差、减少和避免工作失误的“参照坐标”,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民主作风、胸襟气度的“重要标尺”。然而,有的同志似乎瞧不起、看不上下面干部的意见,总觉得他们站位低、认知浅、视野窄、觉悟低,听不听无关紧要;有的总觉得自己正确聪明、高人一筹,习惯于对下面干部耳提面命;有的则认为下面干部诉求多、情绪大,不好惹、不敢惹,生怕听多了意见拿不出办法,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如此一来,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也就成了一种点缀和口号,成了一种摆设甚至噱头,最终只是走过场、成形式而已。

下面干部身处基层一线,接触实际、接近群众,经常面对大量的矛盾和问题,了解并掌握大量“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情况,上面的很多政策措施都是在广泛而深入听取下面干部意见、总结下面干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在,脱贫攻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一件件爬坡过坎的大事都得靠集思广益、广纳群言。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就要对下面干部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发自内心地视他们为老师,而“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还要想方设法鼓励支持下面干部敢讲话,敢说心里话,特别是,对刺耳的话要听得进、容得下,喝得下苦口良药,才能更加强身健体。

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问题不少,对各方面的意见不但要多听、乐听、善听,还要听进去、传上来、用起来,不能听归听、做归做,听时满脸真诚、听后若无其事。如此,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决策,更能化解心结,激发干部的热情与干劲。

(责编:盖琳(实习)、盛卉)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