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要求官员“经常上网”、“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等,给官员上网开出了“锦囊”。
截至20日下午14时,中青舆情监测室共监测到相关信息9160条,其中新闻4698篇,微博原创量1377条,微信文章1281篇,论坛及博客文章1015篇。舆情在今日上午8时左右达到高峰。
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1000条网民观点发现,超八成网民对领导干部“到网上去倾听民意”持称赞态度,“这回网民的腰杆直了”,并认为这也是国家领导人对我国互联网治理的自信体现。
网民“大象无形”认为,群众几乎都上网了,在网上讨论的热火朝天,各种吐槽,各种意见建议,“这时候领导们还不上网瞧瞧,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资深网络新闻工作者、网民“强军路”同样感慨:“习大大亲自带头上网用网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很好示范。信息网络时代,群众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和服务群众的触角就应延伸到哪里。”
光“经常上网”,还达不到总书记的要求。现实中,部分官员往往“充耳不闻”,刻意回避网络民意。
针对如此现状,习近平指出,“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中青舆情监测室的统计显示,31%网民意见也认为领导干部需要端正上网态度,提高网络舆情素养。值得一提的是,为此意见摇旗呐喊者,不乏公务员。
网民“秋色平分”直言:“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工作离不开网络,与网友互动的信心和方法差距也还不少。”
对此,网民“白山黑水”认为,上网之前要放下架子,认同所有网民都是平等的,“网上的舆论氛围相对来说是很轻松的意见也是很尖锐的,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有快速反应能力,积极应对负面信息,学会用客观、真实、及时的信息和措施应对网上热点问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号“侠客岛”也在19日晚间刊文认为,管理网络舆论,如果拿现实生活里拆房扒屋的蛮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使一件小事发酵成撕裂整个舆论场的大事,教训比比皆是。
尽管“主动应对的难度真心大”,网民“伍世健”仍然表示,“期待看到领导干部里也能出些受人欢迎的‘网红’。”
网民“无剑”认为,网络的民意未必都是主流,但允许各种意见陈列就是进步。
网民“能够谁的凌晨两点半”期待网上清朗的舆论环境能够得到保障:“要消除那些歪曲、诽谤等不当言论”,否则这些信息会裹挟舆论,让真正的民意无法“上达天听”。
同时,有16%网民担忧官员上网形式化。
比如网民“小胡先生”表示:“赞成这种决策,但还是老问题,如何去落实?”
网民“Tummler”相信,领导肯定都是上网的,“关键问题是要有勇气面对网络上的种种民意,还要有足够的自信和真诚的态度!”
正如《解放日报》的评论文章指出的那样,官员上网,不仅要“手到”还要“心到”。 “触网”只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第一步,触网之后成效如何,还要看有没有基本的宗旨意识,要看其对权力、使命、职责的把握和认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