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识真贫:50万“疑似贫困户”被一票否决 【2】

那坡县德隆乡念头村不少村民的家还是木质架构的瓦房
(人民网广西频道 严立政 摄)
“不再跟着感觉走”
不问收入看实物
“找出真正的贫困户还不容易?入户问问,谁家收入低,就定谁。”起初,焦成举和不少精准识别工作队员这么想。
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你家年收入多少?”这个问题的准确答案,连自治区党委书记都难问得出。
2015年8月中旬,彭清华到罗城县东门镇榕木村调研。贫困户潘金花告诉他,全家6口人,女儿女婿常年在广东打工,老两口年过六旬,体弱多病,还带着两个外孙,女儿女婿有时寄点钱回来。
“每年给家里寄回多少钱?”
“一点啦,油盐钱,不多的。”潘金花支吾着说。
再问,回答的还是这句话。
朱学峰,那坡县德隆乡念头村第一书记,也为收入的问题与村民黄丽华“斗智”过。
“在广东那家制衣厂打工,一年收入多少?”
“没有收入。”
“打工挣的钱呢?”
“全花光了。”
“你家孩子还在上大学,通过‘绿色通道’贷款了吗?”
“没贷款。”
“那你给他的学费、生活费,不都是你打工的收入吗?”
“给他的也算啊?”
来自广西大学的朱学峰,即便能估摸出黄丽华给儿子的学费、生活费,也无法算准黄丽华的打工收入。
“经过一轮轮扶贫入户调查,很多农户为了评上贫困户,对收入有所隐瞒是可以想见的。”戴芳说。
田东县副县长刘军模认为,农户确实很难把收入算准确,“就像问你我工资收入多少一个道理,问到手的多少,现在就可以说。若问具体的各项多少、年收入多少,可能还得到财务查。”
既然收入难统计、难衡量,无法有效区分贫富,如何找到“真正的穷人”?
广西的答案是:采取直观的、可感受的、可触摸的指标,去分析判断农民的真实贫困程度,少用那些虚的、很难核定的指标去衡量。
经过六轮试填,广西形成了贫困户“考卷”——入户评估表,一共5页,设置18类98项可衡量指标,包括住房、家电、机动车、健康、上学、务工、土地、养殖等。
精准识别工作队员手持入户评估表,对贫困村所有农户、非贫困村在册贫困户和新申请贫困户的农户,逐户入户调查、综合评分。按照分值高低排序,自治区对照全区538万贫困人口规模,给每个市、县分别划定贫困户分数线,农户得分越高,表明经济条件越好。
那坡县德隆乡念头村村民因家中木质架构房子火灾至贫
(人民网广西频道 严立政 摄)
田东县朔良镇南立村第一书记邓小武来自县金融办,以前上门采集过农户信用信息,“当时我们也不问你收入多少,而是侧重于问种田、务工等情况。这次精准识别侧重于农户整体状况,真贫困的,分数绝对高不了,不贫困的,也低不了。”
当分数成为“硬杠杠”,一些富裕农户也跃跃欲试。
“当时有14户提出贫困户申请,我们逐一入户打分,他们房子都是两三层小楼,地板砖锃亮,一打分,都在80分以上,没有一户符合贫困户标准。”那坡县团县委副书记黄梅桂,到德隆乡德旺村当精准识别工作队员,“看到别人得了贫困户,他就要申请,万一得了呢?”
“分分计较”“分分必争”,成为精准识别工作中遇到的常态。
那坡县百合乡念银村第一书记吴安玉,就接到一个“想钻政策空子”的电话,试图“突击结婚”,减少自家得分。
“吴书记,我已经结婚外嫁了,我家的劳动力得分应该减去2分。”
“拿你的结婚证给我看看吧。”
“这两天领的证算吗?”
“不算,必须是入户调查的标准时点2015年10月16日前的。”
“不算就算了。”
焦成举则接到了一个沉重的电话。
立新村雷令屯的黄选伯,家庭条件不错,房子180多平方米,两个儿子都已结婚,家里3个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不幸的是,他有一个孙子得了白血病,治病已经花了40多万元。入户评估时,按照“家庭成员中有1人患重大疾病”的减分项,给他家减去了10分。
“要是我家小孩没有这个病,我不会给你打电话,可我家就差1分,就成不了贫困户……”打电话的是黄选伯的儿媳妇,说着说着就哭了。
焦成举听得出,这是一个年轻母亲绝望的哭,“分数都已经打出来了,我也帮不了什么。”
“你能不能帮着再复核一下,看看是不是哪项打高了?”
工作队要求必须两人以上入户核查。焦成举就和一名队员到了黄家,对着入户评估表,一项项仔细看,“都是为人父母的,那时我甚至希望,以前入户的队员最好能出点差错。”
“我们原来入户的同志确实很认真,他们用铅笔把黄家的1.5亩水田标注在评估表上,其实是不需要注明这个数字的,需要的只是根据人均面积打分。”焦成举说,黄家8口人,人均不足0.2亩,“人均0.5亩以下的计1分,0.5至1亩计2分,队员原来给黄家计了2分,‘幸亏’队员算错了。”
焦成举又认真查看了黄家的土地承包证书,然后改正了入户评估分数。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危朝安说,广西特别注重对因病因灾、因残因学致贫群众的精准识别。
与此同时,广西在每个县域内统一贫困户分数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层层下达贫困户指标的弊端。
经过这次精准识别,那坡县委副书记樊琳娜说:“县城周边的贫困户数少了,偏远乡镇的贫困户数增加了。”田东县作登瑶族乡乡长黄庭源说,他们乡的贫困户少了400多户。
“原来给各个乡镇分指标的时候,可能感觉这个乡镇穷点,就多给些指标,富裕点的乡镇少给些指标,现在搞精准识别,发现原来的做法还是有偏差。”刘军模说现在“不再跟着感觉走”。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