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受访者担心生二孩“没人带”
调查显示,在没人帮忙的情况下,47.1%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全职带孩子,26.3%的受访者表示不会,26.5%的受访者认为不好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表示,现在二孩政策放开后,很多年轻夫妇的生育决策往往取决于孩子的(外)祖父母能否帮忙带孩子。
李昕也坦言,在目前情况下不会考虑要二胎。“首先是自己精力不够,没人带孩子,我们也不好再麻烦父母;再者孩子的教育经费是很大的开支,生二胎会增加很大压力”。
张晓(化名)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她和老公即将迎来他们的“猴宝宝”。谈到是否考虑生育二孩,她坦承,虽然两个孩子是最好的选择,但经济压力让他们近几年不能考虑二孩的事情。“作为年轻的工薪阶层,养育一个宝宝尚可保证生活质量,要生育二孩,当前的生活水平就很难维持,我们也不想让孩子出生就受苦”。
在生二孩的主要顾虑上,72.8%的受访者坦承经济能力有限,50.1%的受访者表示“没人带孩子”。其他依次为:难以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42.5%),父母也需要精力照顾(40.3%),年纪大了,生育有风险(36.8%),若是男孩在农村不好寻配偶(14.9%)。仅0.7%的受访者表示没什么顾虑。
63.6%受访者建议“既生则养”,父母需在工作生活上做好平衡
面对“只生不养”的现象,调查显示,63.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既生则养,年轻父母应在工作生活上做好平衡”。
25岁的准妈妈陈璐(化名)今年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她坦言,自己热爱自由,喜欢和朋友逛街、聚会。“以后就没有自由了,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不知道怎么照顾宝宝”。
张宝义认为,如今绝大多数年轻父母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尽管他们已经为人父母,但依然对长辈存有依赖心理。“在经济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年轻父母自己带孩子,因为他们更懂得合乎时代要求的新教育理念,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同时自己带孩子也能减少家庭分歧,促进家庭和谐”。
受访者的建议还有: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为职场父母开通“绿色通道”(54.2%),在经济精神上多照顾长辈,减轻他们带孩子的负担(52.4%),经济发达城市优化带孩子的配套福利(40.2%),大力扶持发展家政服务行业(21.2%)。
陈卫认为,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利于生育的制度安排。“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3岁以下幼儿的照料服务机构,另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立足够长的带薪和无薪产假、育儿假”。他还表示,目前生育保险、税收等制度应进一步完善,减轻或消除因生育或抚养子女带来的经济负担。
张宝义说,改善年轻父母带孩子的困境需要多方面努力。一方面,独一代父母要不断学习掌握带孩子和家庭教育的要领,祖父母在第三代培养上找到合理定位,让两代人形成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幼儿园、学校也可以通过课后兴趣班等方式让孩子的放学时间更加机动,缓解父母下班接孩子的压力。(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郭倩)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