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文章探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2】

2016年02月26日05:50  来源:人民网
 

二、“两个必然”仍然是时代发展大趋势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作出的科学预言。160多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辉煌,也陷入过苏东剧变的低潮;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多次重大危机,但在经济、科技等领域仍然保持着强势地位。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两个必然”?这不仅攸关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攸关我们能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解答好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金融资本的全面垄断加速了资本主义衰落

金融资本是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形成的一种资本形态。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加速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过渡。这在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同时,也在更大范围实现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

有关研究数据显示,美国金融行业在2004年所“创造”的利润占到了美国所有国内企业利润的40%左右,40年间这一比重提高了19倍,取代实体经济成为主导产业。其结果是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这深刻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和寄生性。与此同时,在新自由主义的资本效率优先政策主导下,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30年中,美国普通劳动者家庭的收入没有明显增加,而占人口0.1%的富有者收入增长了4倍,最富有的5%左右的美国人拥有全国70%左右的财富,这一时期被称为两百多年来“最糟糕的时期”。

在金融资本的渗透和支配下,西方民主制度被金钱所“绑架”,掌握大量金钱的财团垄断了后台政治,使得本来就有局限性的资产阶级民主陷入更深的困境。2008年从美国起源而后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金融资本全面垄断的结果。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经济灾难,它再次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宣告了以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为核心内容的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衰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显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发展才是硬道理。能不能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上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站在时代前沿,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冲破僵化封闭模式的束缚,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赢得了比较优势,使社会主义在占世界人口近20%的中国呈现蓬勃生机。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曾刊文说,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腾飞,是自英国工业革命在18世纪末开始后世界见证过的最令人惊奇的经济变革,世界正越来越多地被中国改变。

在坚定“三个自信”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总的历史趋势。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将与资本主义在对立中共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经过500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已进入“晚期”。由于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它逐步丧失了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正在走向终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新的发展可能性了。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重要说明是:“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的颓势,但由于先行完成工业化和在科学技术领域领先等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将在较长时期保持强势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它们不会改变以军事威胁、和平演变等方式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渗透、遏制和颠覆的政策。对此,我们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体现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旺盛生命力。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等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能否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持和扩大对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历史趋势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造就的。只要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两个必然”的历史大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经受住种种考验,持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改变国际竞争的力量对比格局、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在赶上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引领时代发展。

(作者为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白宇)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