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多位妈妈讲述生二孩的十个理由【3】

2015年12月01日11:07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多位妈妈讲述生二孩的十个理由

  我知道自己面临的困难,首先是身体,大夫也叮嘱过我,高龄生育,产妇和孩子出状况的几率要大得多。其次,就算平安生下健康的孩子,今后的抚养和教育也是个问题,一是我还有没有带孩子的精力和体力?二是相差40多岁的代沟,我能不能教育好孩子?第三,丈夫会不会不同意,会不会觉得我太任性?女儿会不会觉得我太自私,或者嫌我丢人?这我都心里没底,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过于冲动。也许是时候该全家人坐一起好好谈谈了。

  双独夫妻,早有计划要两个

  讲述人:杨静,31岁,财务会计,女儿4岁,儿子1岁

  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在结婚当初就想过以后要两个孩子。但我家老二的到来真是“计划外”,为了他的“去留”,我们还戏剧性地召开了一场非常正式的家庭会议。

  我们结婚时,家里给准备了现成的车、房,不用还贷,父母都身体健康,所以我们二人世界很惬意。

  我俩都爱旅游,女儿出生后,平时,我们俩妈轮流带孩子,休假时我俩就带娃出去玩,短假去远郊,长假去国外。

  至于什么时候生二孩,我们也有计划。老公当时在试用期,我们约定,等经济收入稳定了,我就开始备孕生二孩。

  在老公转正的当口,我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说实话,我并没有心理准备在那个时刻迎接二孩的到来。

  我担心多了一个孩子,生活质量下降了怎么办?而且老二出生时,正好是女儿刚满3岁上幼儿园。俩妈刚刚松口气,一切又重来一遍,老人身体受得了吗?还有我的小私心,我担心两个孩子占据我全部时间,我还怎么旅游啊?

  我想说服老公不要这个孩子了。但老公阐述了比我多N倍的理由来反驳我:他认为经济问题完全不必担心,因为他已经转正了;现在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学费书本费一分不用交……他认为我只是因为太突然产生了抵触情绪而已。

  为此,我俩叫来公婆爸妈,六个人郑重地召开了一场家庭会议。俩妈当场表态,她们愿意再帮我们3年的忙。老公也保证,他会尽全力照顾孩子和做家务。而且有机会,我们依然可以去旅游,带上两个孩子也没问题,他绝对会和我共同分担这一切……

  所以说,老二之所以出生,完全是我老公辩论实力太强的缘故……我欣慰的是,老二现在1岁了,迄今为止老公还是非常信守诺言的,日子还长呢,就看他以后的表现吧!

  不用交钱就是“赚了”!

  讲述人:张倩,34岁,手机游戏软件公司创业,大儿子6岁,小儿子1岁半

  我27岁生大宝。那时年轻,精力、体力恢复快,我爸妈年纪也不大,有余力带孩子。大宝虽然是男孩,但性格安静,从小就乖,所以我从没觉得带孩子难。虽然没想过生二孩,但也不排斥。

  老大两三岁时,有一天我逛商场,发现小女孩的衣服都特别可爱;再加上老大刚刚懂事,正是最好玩的年纪。我突然就萌生出一个想法——再生一个女儿该有多好。

  结果兴冲冲回家上网一查,刺激不小。我是独生子女,老公不是,在当时不符合生二孩的政策规定,要交社会抚养费,但到底该交多少,竟然没有定论。

  有的说是上海各区标准不一样,有的说是十几万,有的说是夫妻共同年收入的3倍……我很受打击,我们收入不算低,年收入的3倍够让我供老二读完大学了。说白了,养老二的钱我出得起,但是社会抚养费我交不起。

  我开始一门心思挣钱,想把生老二的社会抚养费挣够了。为此我想尽了各种办法,甚至还曾想过辞职,这样家庭年收入就会降低很多……为了挣钱,我整个人都魔怔了。

  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我可以不缴社会抚养费了!就像中了五百万彩票一样,我觉得自己要是生了二孩就是“赚了”,所以很快就怀上了老二。现在只有一个小小的“瑕疵”——老二也是个男孩。这辈子“儿女双全”是不用再想啦,哈哈!

  结语

  生不生二孩,都需要一个理由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全面二孩”政策开放,至此,实施了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生育政策正式宣告终结。而这三十多年间出生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听到这个消息,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有所触动。尤其是尚在生育年龄的这批父母,面对“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独生子女的“独”就成了他们身上的标签,而如何改造“独”,一度成了当时家长、教育者以及全社会都在研究的儿童心理教育课题。

  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一代长大后步入社会,以及更多的“00后”独生子女出现,人们发现,除了独生子女所引起的家庭教育问题,更多更为严峻的社会话题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模式,让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压力巨大;失独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敲响“警钟”;人口性别比失衡,中国“剩男时代”即将到来;中国逐渐陷入“少子化”“老龄化”困局,已有多地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由此看来,调整独生子女生育政策是大势所趋。那么,当国家放开“全面二孩”政策之后,人们的再生育需求现状以及再生育意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事实上,有再生育意愿的夫妻,一般来说,出发点大方向无外乎几个:希望孩子从手足亲情中学会爱与分享,两个孩子今后可以分担养老等生活压力,化解家庭失独风险等等,以及存在部分家庭因为偏向某个性别而希望再生育的现象……

  但是,是否因为人们的再生育意愿由来已久,并且国家政策允许,再生育需求就会出现井喷呢?目前看来并非如此。符合政策的夫妻有再生育意愿,也许会有很多理由,但让他们保持观望状态,一个理由就够了:生二孩会不会导致家庭生活质量下降?

  生育养育成本巨大,教育、医疗、就业等等配套政策缺位,女性面临种种职场困境,老人精力体力下降导致隔代抚养困难,高龄孕产风险增高……每一项因素都有可能拉低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因此,再生育需求并不十分强烈的夫妻,生育意愿更趋向于理性。他们更多权衡的是两个孩子带来的好处和风险,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不可否认的是,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政策,是在国家发展的脉络下整体布局所做的一次调整,目标是更加合理的人口结构。然而最终效果如何,能否达到人口增长的预期目标,还是要看众多符合政策的个体家庭,结合自身情况后的理性选择。

  生,还是不生,都需要一个理由。(中国妇女报记者 侯晓然)

  上一页123 上一页123

(来源:中国妇女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